第95章 胡宗宪的顿悟与忏悔-第2/3页

加入书签
        朱希孝点头:“我明白,皇上迟迟不肯恢复戚继光的兵权,不也是因为胡、戚二人原本都是严党那条线上的吗,皇上害怕有人怂恿戚家军这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打着景王的旗号在东南生事。哥,我们得赶在倭寇卷土重来之前,证明账本是倭寇的奸细交到陆凤仪手中的,让戚继光复起,否则,东南将大祸临头。”

        “就算胡宗宪揭发严家,皇上也不一定认账。所有人都明白赵文华贪墨的钱大部分是进了严世蕃的腰包,皇上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一旦查到严家,严家父子将钱的去处都栽到景王身上。皇上对这个儿子,可真是既爱又防加无奈。赵文华真是倒霉,成了皇上的出气筒,要追回所有的赃款,他的儿孙几辈子都得背债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一盏油灯将不大的牢室照得还算亮堂。

        胡宗宪坐在小方桌边,拎起桌上的茶壶倒了满满一碗茶,放到对面。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徐渭也坐在对面的桌边,“总督大人,东西丢了,徐某此次有辱使命,但徐某尽了全力。”

        胡宗宪闭上双眼,几滴浊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缓缓淌下——做为自己帐下的第一幕僚,他倚重他,更赏识他的才能,却并不是很喜欢他,总觉得他太过恃才傲物。他知道他家中的困难,他不是没想过额外多给他一些恩赏,但一想到他那股目空一切的劲儿,便赌气的想,你徐渭不是傲吗,那你就做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好了。

        现在想来,并不是他徐渭傲,而是自己傲。当所有人都对自己毕恭毕敬、阿谀奉承时,潜意识中便会冒出一些念头——徐渭你算什么呢,竟敢对我胡宗宪不恭不敬。飞来横祸、危急关头之际,却只有这个自己不是很喜欢的徐渭可以托付。最后,还是这位似乎从未将自己放在眼里的徐文长为自己牺牲了一切。

        牢门打开的“哐啷”声将胡宗宪从沉思中惊醒。

        朱希孝迈步而入:“东南沿海时刻都处在倭寇的威胁之下,福建随时都有可能沦为人间炼狱,徐先生为了你亲手毁了自己温暖的家,你胡梅林真要为了一个权相佞臣殉节蹈义吗?”

        胡宗宪忽然笑了,虽然算不上是狂笑,但那笑声极其可怕,脸上流露的神情也极其复杂——嘲讽、悔恨、痛苦。

        良久,比哭还让人难受的笑终于止息了:“镇抚使大人,老夫十年寒窗、博取功名,最初的志向非常简单——做一任地方官,自己治下的老百姓能够生活在一片清明乐土之上。可进了官场才发现,整个世道魑魅魍魉、藏污纳垢,自己的理想化主义寸步难行。我没有选择‘穷则独善其身’,因为我觉得这个纷乱不堪的世道需要我的满腹韬略,当然,也有些许的不甘心,不甘心胸藏万卷书,却去教书耕田。

        “所以,我开始变得精明、圆滑、拉拢、巴结、随波逐流。那时候心想,不管外在是怎样的做派,只要内心为国为民的总原则不变就行。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的变了。

        “当别人说‘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时,我从最初的诚惶诚恐到志得意满、骄傲自满,最后飘飘然。我巴结赵文华,依附严嵩,原本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仕途找一个坚稳的基石,好实现自己彻底平定倭患的大志。我从心底其实根本看不起严、赵之流,可我觉得自己居功至伟的时候,我开始和他们比较。觉得他们除了贪污受贿、陷害忠良之外什么都不做,却过得那般享乐;而我如此的劳苦功高,享受一点不更是理所当然的吗?我看不起他们,却在暗自跟他们比较之后,开始逐渐向他们效仿,所以,我也慢慢变得骄奢、贪腐。看不起、比较、效仿,一个自诩满腹圣贤书的人,在自甘堕落的道路上,竟走得如此心安理得,真是好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