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4页

加入书签
        当时晋西北有一句顺口溜:三十里的莜面二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意思是赶山路得吃抗饿的饭。好多城里的人可能不认识糜子黍子荞麦胡麻莜麦这些北方高寒地区的农作物。常见的熬粥的是谷子;可以焖米饭的是糜子,它的粒要比谷米大比稻子小,外面还有一层红色的壳;可以做油炸糕的是黍子,也叫黄米。红杆绿叶开白花结黑籽的是荞麦;胡麻是一种外来物种,两尺来高开蓝白色小花,结五六个豌豆大小的果,成熟后每颗果里面有十来颗芝麻粒大小的油籽,但不同于芝麻;至于糜子谷子莜麦这些类似稻子,但是没有稻子长得大,穗子也较小,黍子穗子里面的毛毛是黑紫色,糜子是赤红色。

        由于分包到各小组,人们干活的积极性高涨,把田里打理的就像自家院子一般,不管有事没事都爱往自家地里跑。这天送完粪,满囤老汉帮忙赶着三具牲口从羊泉子沟往回走,日头下山,天色已经乱了眼。快走到村口的时候,忽然听见路边不远处淅淅索索有啥动静,只见白花花的一团掩在杂草里,仔细一看原来是贺家的玉龙娃在屙屎,撅着个屁股蛋子,在找土疙瘩擦屁股,老汉玩心顿起。于是就捡了个石子扔了过去。这银龙本来有点胆小,再加上天色已暗,顿时大叫一声:“啊,鬼……”他这一叫不要紧,后面的一头牲口却受到了惊吓,嘶叫一声撒开蹄子就冲着羊泉子沟奔去,其他两头也受到了影响,也扯着脖子撒开了欢,满囤老汉这种情况见多了,想着明天还得用牲口,于是就把缰绳往腰间一系,死命的拉着最前面那头大骡子。可他毕竟忘了他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不似当年。

        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被牲口扯倒了,牲口们顺着羊泉子沟往外跑,那边玉龙听见沟里动静,站定了才发现有个人被骡子拉着跑。于是在村口大叫起来,人们赶紧过来找寻。

        这头满囤老汉被拉着撞得七荤八素,想解开腰上的绳子,可是被拉着马趴在地,吃不上力。慌乱之中,把腰带也解了,在牲口们奔出去一里地的地方他总算解开了绳子,人露着半个屁股蛋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牲口们径直向着大王庄方向跑去。

        人们寻到他时,整个人满脸是血,有些都凝在了胡子上,身上全是撞得淤青块,唯一的一颗门牙也不知落在何处,他只说了一句牲口惊了就晕了过去。等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家里人送汤喂水,他良久才道:狗日的,可把我摔散架了。几天后老汉下地可以走路了,可是身子再也不似以前那般硬朗。

        往后的日子,响水湾的人们都铆足了劲在照料着自家庄稼,就像照顾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他们再也不想过那种缺吃少穿的日子了。六月份的时候一场大雨过后,水库也蓄了满满一洼水。

        这贺三仁本来是生产队长,可大小事都是让他儿子贺胜军出面,村里倒也没说啥,毕竟他腿脚不太方便。可是这贺胜军办事不似他爹那么细致,虽说没啥坏心眼,但也没少跟村里的人吵架,也得罪了不少人。

        水库蓄满了水,各家各户都叮嘱自家孩子不要到水库玩耍。毕竟这不是水泥混凝土结构,边上都是淤泥,十分危险。礼拜日晌午,村里几个小孩子趁着大人们午睡时间,偷偷跑出来在村东头人们洗衣饮牲口的小石潭玩水,那也是很大一洼水,不同的是它下面是石头底,水也就一米来深。孩子们站在水洼边上的石头上比赛谁尿的远尿的高,其中一个尿到了下巴,另一个尿到了额头,尿额头的大叫着我赢了我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