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4页

加入书签
        “对了,我找人掐过娟儿跟正雄娃的八字,咱娃命相不好啊。”培芸担心道。

        “屁,你信谁都不如信他。”日升子指着窑洞后墙正中挂着的伟人像。“都啥年代了,也不怕说出去叫人笑话。”

        培芸白了他一眼然后又道:“看占海那样子,应该再多要点彩礼。留点给老大老二结婚用。”

        “你想啥咧,把他家掏空了,咱姑娘嫁过去还不得跟着打饥荒,看人眉眼高低?有这心思还不如想想给娃陪点啥嫁妆哩。”日升子急眼道。

        培芸踹了他一脚骂道:“就你是亲爹,我是后妈!”“家里现在连娟儿的彩礼,一共满打满算八百块钱,还包括大小子寄回来的二百块。等嫁完闺女,箍好新窑,你看看还剩几个?”培芸一脸担心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日升子一脸的无奈道。培芸又道:“这小王庄王老二家的大姑娘还不知道长啥样,咱大小子的信里提到好几回哩。”

        “等过年的时候叫娃娃们来串门,咱给相一相。”日升子道。

        老两口你一句我一句,话题总是离不开自家孩子,可能这就是天下父母的共性。直到鸡叫了两遍,才缓缓睡去。

        冬天的晋西北,田里没有活,人们都是在家猫着过冬,这时候就是手艺人赶村的好时机。苏云跟着刘乐海铁匠来到响水湾的时候已经过了腊八,两人配合默契,一个轮锤,一个扇风,你累了换我来,苏云的裤子从大腿往下都被烧红的铁星子,烫的像是蒸笼布一般,半年光景把一个白面书生脱胎成一个瘦黑的打铁人。老铁匠逢人就夸收了个好徒弟,别看黑瘦,手上却好似有千斤之力。大雪封路没法赶村的时候,师徒俩就拎着老猎枪钻林子,这期间苏云练了一手好把式,心里盘算着有钱了自己也买一把。这读书人狠下心来做一件事,往往比其他人更有耐心更有毅力。

        村里修农具的挨个排着队等着,师徒俩忙的满头大汗,索性脱掉了厚厚的棉衣,日升子心疼儿子,跑过来要帮儿子扇风,结果风不够,铁烧不透,儿子轮了半天锤力气白费了,没抬头急道:起球开。然后自己拉,惹得众人大笑。凤英跟润成也在边上笑的厉害,但是苏云不知道,这凤英对他却起了别的变化,他还好心的把师送给他的录音机送给润成复习用。在铁锤的叮叮当当声中,苏娟的婚期越来越近。

        家里找乔木匠做了两口新柜子,做了绸缎铺盖,买了脸盆、痰盂、毛巾等小物件,只是没有一件大件镇场子,结婚前一天大清早,大哥回家了,听说妹妹成亲,他请了两天假,苏云也回来了,铁匠还给他包了五十块钱。兄弟俩一合计,找父母拿了三十块钱,托供销社的王小白弄到了一张缝纫机票,直到深夜的时候从县城花一百三十块钱买回一台脚踏缝纫机。苏海就是要让自己的妹妹,风风光光的出嫁,谁都不能低看一眼。大哥总是大哥,那个年代的长子是有多大的担当。这占海逢人就说,自家儿媳是自己的老相与家的大闺女,喜乐之情溢于言表。

        出嫁那天,正雄把大队的拖拉机都用上了,从此,这台拖拉机在往后的十来年里又多了一项新任务,但它接的第一个新娘子是苏娟。拖拉机从羊泉子沟一路进来把响水湾的亲朋好友满满拉了一车,浩浩荡荡的往大王庄开去。拖拉机的轰鸣就像父辈们的冲锋号角一般,在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中,一往无前;又像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真挚纯洁的感情呢喃一般,在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打后,开出绚烂夺目的花朵;更像是对后来者的人们的一种灵魂低语,在短暂又精彩的人生道路上,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勇敢追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