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伤心的箭,忧心的人-第3/4页

加入书签
王小石说:回避啥呀,你这说得什么话。都收拾好了,就去找地方喝酒了,我都饿了。

话说几人就离开愁石斋找了一家平常的酒肆,点了几样小菜两壶酒坐下攀谈起来。

酒菜上的很快,大家也都把酒杯斟满,边饮边吃。

王小石问梁阿牛:最近象鼻塔的兄弟们都在忙什么?

梁阿牛喝了口酒说:忙北面的事呗。

“北面的事?”

梁阿牛说:听说朝廷又想攻辽,有收复燕云之地的意图。楼里,塔里也在积极联络河东路,河西路,河北东路那里金风细雨楼分舵,堂口的兄弟参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准备。

朱大块儿一喝酒就变得不结巴了,也说:是的,宋辽边境有相当数量的乡兵是楼里支持和培植的,有几个边关将领也都和楼里交好。

王小石也知道一些宋,辽,金的事,至少比当今天子赵佶要清楚的多。

要说大宋,辽国,金国当时的背景就要说一下澶渊之盟之后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海上之盟了。

海上之盟是北宋与金国之间的一个约定。这个盟约跨度非常的久,从最早构想,提出,接洽,谈判,交涉,正式结盟的过程相当长,很复杂。

在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对抗辽廷时,北宋朝廷内就有些主战派蠢蠢欲动了,当时金风细雨楼的苏梦枕也是主战的。可北宋军事力量的问题是日积月累,病入膏肓的。所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朝廷更不愿冒险打破与辽的友邦关系,宋徽宗和诸多大臣还是观望为主,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一路克沈州,破辽东京,占领了东北地区。这时主战派又提议出兵,宋徽宗也有些心动。毕竟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直是祖祖辈辈的宏愿,赵佶也想让自己在政治领域上有所建树,在艺术和政绩都能有很高的成就。诸葛先生认为,大宋的军队长期处于普遍吃空饷,滥竽充数,训练懒散,军械荒废,战斗力可想而知。不如让辽国作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地带,彼此消耗互相的有生力量。而自己加紧操练士卒,打造军械,再挑选能臣良将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这时期北宋和金国有往来接触,可具体的条件并没有达成一致。

接下来金太祖以东北为根基,大肆用兵。完颜宗,完颜婆卢火,完颜斡鲁古等人趁势西进,与耶律淳的大军决战。辽军惨败,金军连克乾州,显州,成州,徽州,惠州等地,并一举攻克辽上京。辽帝耶律延禧仓狂逃窜到辽西京。徽宗赵佶期间也坐不住了,包括蔡京,童贯,王黼也力主与金国结盟。故派了赵良嗣与金人具体的协商,并且达成协议。双方约定各自出军夹攻辽国,辽灭后瓜分燕云十六州。以燕山为界女真族得山前诸州,大宋取山后诸州,每年再上交金国“岁币”五十万,以示诚意。

可赵佶结了盟又开始和金国打太极了,生怕取辽国没有胜算,一直都在观望拖延。又逢江南方腊作乱,把大宋与西夏国作战最强的西军调去平叛。所以海上之盟后金国大军连战连捷,兵锋已至辽中京了,宋廷仍迟迟未出兵。

朝中一些忠良贤臣认为徽宗这样背约会招来金人的怨恨和报复,若辽灭必南下攻宋。还有一方面如果还在畏惧不出军,战机就贻误了,再要攻辽势必难上加难,到时燕地恐难收复。朝廷内引起议论,赵佶一听又有了出兵的念头,这也是梁王耶律雅里来找方应看的原因,意图阻止宋廷大军攻辽。

金风细雨楼作为主战派,也想早点准备,整合各地楼里的势力参与收复燕云的行动中去。从苏梦枕开始,白愁飞,王小石,戚少商对于收复山河的念头是一致的。

不过王小石也认同诸葛先生的看法,金人野心勃勃,对大宋虎视眈眈。辽亡金人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大宋,唇亡齿寒,殃及池鱼。应该积极整军练兵,加固各州城防,要塞。再挑选一些有真才实学,忠君报国的良将委以重任,全面应对后面的战局。

但是童贯,王黼,蔡京,梁师成等奸臣好大喜功,欺瞒战报。借各种名义大肆敛财,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提拔一批庸才给予要职,这些庸才又克扣军饷,买卖军械兵器给金人,辽人。导致大宋浮华盛世之下早已巢将倾,卵亦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