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晏梓一看是曹信玖,赶忙一拱手:“又被老弟见笑了,啥时过来的?看来真是老眼昏花了。”
曹瑾言也正有离去之意,赶紧抢过话头:“那我们有事家去说。”跟曹信玖辞别了黄晏梓众人,赶紧走了。
到了曹信玖家,柳氏已经整好了卤花生、咸鸭蛋、地三鲜三个小菜,外加一只芥末鸡,一壶景芝白干。曹瑾言一看这架势,知道推辞不掉,也不虚客套,告了座,老哥俩边吃边聊起来。
曹信玖先是表达了老房整修全权拜托曹瑾言的意思,需要什么料,从哪买,找多少工,曹瑾言说了就算,到时主家只管结账就行。曹瑾言一口应承下来,说只要老弟信得过二哥就好。
曹信玖回头嘱咐母亲快去歇着吧,说今晚老哥俩又要挑灯夜谈,不定啥时候睡,老人就别跟着耗神了。
曹信玖看柳氏回自己房间去了,郑重其事问曹瑾言道:“二哥,我爹当年是在这个锡器买卖上吃了亏不假,如果,我说是如果,当年不是受黑文书之害,在商言商,单纯从生意角度看,我爹当年选的这个行当应该也没输了眼光吧?”
“关于你爹做生意,我前面说过,那时我们几家都是反对的,自从大秦统一天下,国策都是重农抑商,韩非子直接把工商业者称为‘五蠹’之一,所以我们曹家的祖训也是耕读为本。你爹当年除了感叹朝廷无能,还引用了林则徐的话,说国家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变则通,通则久,才决定卖地从商。只是他忘了,咱们没有从商的家风,所以就没有帮衬,你爹孤独独贸然出去,不知道商海内风波险恶、人心诡谲,所以,我认为吃亏是必然的。要说眼光,你爹当年应该还是选对了行当,最起码刚开始生意还是蛮红火,后来分家之后其余两家据说现在干得都很好。”
“二哥,今晚我掏个实底:我去青岛这六年,刚开始是学的机器织布,但是学了不到一年就发现,这块市场已经被周庄、青岛、烟台的商家瓜分干净了,外人很难***,除非有贵人相助,否则很难有作为。后来我遇到了潍县边掌柜,他是经营锡器的,因为脾气相投,成了往年交,他除了教我边家捶,还推荐我去了德国人开设的工厂,从那里我才开了眼界,原来洋人的技术已经到了那样一个高度了。我虽然学得很上心,但好多工艺我只知其然,产品样式稍微一变,原来的经验就不管用了。我想学得更好,时不时就请教那个洋人工程师,工程师说我没有根基,就把我推荐给圣约翰大教堂的一个叫彼得的牧师,这个牧师就从根儿上教给了我那些洋人所谓奇技淫巧的来龙去脉,这些书就是那时买的。后来我在工厂里干到了华人第一个师傅,再干到了组长,本来后面工厂老板说要提我做把头的,但是我正好看了报纸,说咱们老家这里遭了兵灾,我就急匆匆辞了工,赶回来了。”
“那岂不是误了一个好前程?”
“话不是这么说,二哥,我听边掌柜讲过,说咱们山东中部是北方锡器集散中心,锡器生意大有可为。这几天我先是拜访了周家庄亲家公公周老财,了解了咱们当地市场基本情况,又跑了安丘和黄旗堡的市场,发现咱们这一带的手艺还都是老手艺,打我记事起到现在没啥改变,先把锡锭化成锡板,再分别按照器物部位形状进行敲打,最后焊接成型,总体上粗笨有余,精巧不足,整体工艺主要靠人工敲敲打打,费工又费料,而且器型就那么几种,如果要开发一个新器型很困难,要靠不知多少次摸索才能定型,任何一个作坊只要开发出一种新器型就把它视为命根子。即使是这样,我们当地的匠人的水平还算是高的,出产的大部分产品主要被潍县或者周庄的大老板买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曹瑾言也正有离去之意,赶紧抢过话头:“那我们有事家去说。”跟曹信玖辞别了黄晏梓众人,赶紧走了。
到了曹信玖家,柳氏已经整好了卤花生、咸鸭蛋、地三鲜三个小菜,外加一只芥末鸡,一壶景芝白干。曹瑾言一看这架势,知道推辞不掉,也不虚客套,告了座,老哥俩边吃边聊起来。
曹信玖先是表达了老房整修全权拜托曹瑾言的意思,需要什么料,从哪买,找多少工,曹瑾言说了就算,到时主家只管结账就行。曹瑾言一口应承下来,说只要老弟信得过二哥就好。
曹信玖回头嘱咐母亲快去歇着吧,说今晚老哥俩又要挑灯夜谈,不定啥时候睡,老人就别跟着耗神了。
曹信玖看柳氏回自己房间去了,郑重其事问曹瑾言道:“二哥,我爹当年是在这个锡器买卖上吃了亏不假,如果,我说是如果,当年不是受黑文书之害,在商言商,单纯从生意角度看,我爹当年选的这个行当应该也没输了眼光吧?”
“关于你爹做生意,我前面说过,那时我们几家都是反对的,自从大秦统一天下,国策都是重农抑商,韩非子直接把工商业者称为‘五蠹’之一,所以我们曹家的祖训也是耕读为本。你爹当年除了感叹朝廷无能,还引用了林则徐的话,说国家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变则通,通则久,才决定卖地从商。只是他忘了,咱们没有从商的家风,所以就没有帮衬,你爹孤独独贸然出去,不知道商海内风波险恶、人心诡谲,所以,我认为吃亏是必然的。要说眼光,你爹当年应该还是选对了行当,最起码刚开始生意还是蛮红火,后来分家之后其余两家据说现在干得都很好。”
“二哥,今晚我掏个实底:我去青岛这六年,刚开始是学的机器织布,但是学了不到一年就发现,这块市场已经被周庄、青岛、烟台的商家瓜分干净了,外人很难***,除非有贵人相助,否则很难有作为。后来我遇到了潍县边掌柜,他是经营锡器的,因为脾气相投,成了往年交,他除了教我边家捶,还推荐我去了德国人开设的工厂,从那里我才开了眼界,原来洋人的技术已经到了那样一个高度了。我虽然学得很上心,但好多工艺我只知其然,产品样式稍微一变,原来的经验就不管用了。我想学得更好,时不时就请教那个洋人工程师,工程师说我没有根基,就把我推荐给圣约翰大教堂的一个叫彼得的牧师,这个牧师就从根儿上教给了我那些洋人所谓奇技淫巧的来龙去脉,这些书就是那时买的。后来我在工厂里干到了华人第一个师傅,再干到了组长,本来后面工厂老板说要提我做把头的,但是我正好看了报纸,说咱们老家这里遭了兵灾,我就急匆匆辞了工,赶回来了。”
“那岂不是误了一个好前程?”
“话不是这么说,二哥,我听边掌柜讲过,说咱们山东中部是北方锡器集散中心,锡器生意大有可为。这几天我先是拜访了周家庄亲家公公周老财,了解了咱们当地市场基本情况,又跑了安丘和黄旗堡的市场,发现咱们这一带的手艺还都是老手艺,打我记事起到现在没啥改变,先把锡锭化成锡板,再分别按照器物部位形状进行敲打,最后焊接成型,总体上粗笨有余,精巧不足,整体工艺主要靠人工敲敲打打,费工又费料,而且器型就那么几种,如果要开发一个新器型很困难,要靠不知多少次摸索才能定型,任何一个作坊只要开发出一种新器型就把它视为命根子。即使是这样,我们当地的匠人的水平还算是高的,出产的大部分产品主要被潍县或者周庄的大老板买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