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就从第二次潍水之战之后说起。
峡山往西南十多里,有一处集镇,西靠芙蓉山,北瞰史家河,因芙蓉山上怪石嶙峋,色如丹砂,镇子由此得名“丹山”。
丹山镇多姓曹,故老相传,洪武初年,曹氏先祖由河北枣强县奉牒迁山东,占潍水西岸莲池里,耕读传家,枝繁叶茂。
大明朝中叶,七世孙曹应庸在外为官,古稀之年,致仕还乡,囿于老宅人稠地狭,决定买地外迁。经考察,发现丹山地面依山傍水,藏风聚气,特别是附近地下水丰沛,天然生成莲花池一口,夏不满溢,冬不干涸,水质清冽,与先祖兴发之地“莲池里”一脉相承,居之大宜子孙。于是倾尽毕生宦囊之资在附近买田置地,建屋造房,将自己这一支脉迁居于此。
迁居丹山后,族人继续秉承耕读为本的祖训,虽历经社会动荡、朝代更迭,仍瓜瓞绵绵,人丁日隆。俗话说树大分叉,人多了分家,到第十二世上,分为了东西两支,东支以“仁义礼智信忠勇善怀德”排行,西支以“鸿荣昌泰瑾福祯望祖辉”排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来到民国十九年(西元1930年)的秋天,一个云淡天高的下午,太阳已经快压着西边的芙蓉山顶,镇子东关门外官道上风尘仆仆来了两人,后面是一名脚夫,光头赤膊、满头大汗推着一辆太平车(当地常见的独轮车),上面满满堆着大大小小几个箱子,前面领路的是一位黑衣黑裤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手拿一条三尺长黄澄澄的铜尺,中等身材,长着山东人常见的国字脸,两颊上发达的咬肌棱棱突起,细细两道凤目掩住了眼睛的神采,浓浓双眉间立着深深三道“川”字纹,显示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
离东关破败的土城越来越近,年轻人明显放慢了脚步,深吸一口气,睁大眼睛,左顾右盼,这时才得以看见他双眸中热切的目光。
突然,一阵喧闹声吸引了他,转头望去,路北是一座双层八角亭,抬头看亭子的牌匾,虽然油漆斑驳,但“申明亭”三个字却依然金光闪闪,两边一副对联,道是:
审劣情揭赃利惩前毖后,明事理化芥蒂治病救人。
亭台显然已年久失修,但打扫得一尘不染,亭子下,一堆光屁股娃娃正在吵闹,中间围着一位老者,面容清癯,一副疏朗的花白胡须打理得整整齐齐,一袭满身补丁的长衫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都在吵吵着:“我们要听有鬼的,吓人的……”。
年轻人一扬手:“瑾言哥,又在戳光腚孩子尿窝啊?”老者一抬头:“啊呀,信玖兄弟!”对着孩子们一摆手:“都散了吧!找时间再听二爷讲古。”有个孩子好奇地问:“他是谁呀?”“这是东头你信玖爷,回家问你爹就知道了。”
书中暗表,这位年轻人就是东支“信”字辈的叫曹信玖,老者是西支“瑾”字辈的叫曹瑾言,二人同是十七世,平辈。
曹瑾言走过来亲热地拉住曹信玖的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也好几年了吧?”
“六年了,去青岛的第二年回来过一次。”
“对,想起来了,当时你是快到过年的时候回来的,可听说你只在家呆了一个晚上就回去了,连年都没有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峡山往西南十多里,有一处集镇,西靠芙蓉山,北瞰史家河,因芙蓉山上怪石嶙峋,色如丹砂,镇子由此得名“丹山”。
丹山镇多姓曹,故老相传,洪武初年,曹氏先祖由河北枣强县奉牒迁山东,占潍水西岸莲池里,耕读传家,枝繁叶茂。
大明朝中叶,七世孙曹应庸在外为官,古稀之年,致仕还乡,囿于老宅人稠地狭,决定买地外迁。经考察,发现丹山地面依山傍水,藏风聚气,特别是附近地下水丰沛,天然生成莲花池一口,夏不满溢,冬不干涸,水质清冽,与先祖兴发之地“莲池里”一脉相承,居之大宜子孙。于是倾尽毕生宦囊之资在附近买田置地,建屋造房,将自己这一支脉迁居于此。
迁居丹山后,族人继续秉承耕读为本的祖训,虽历经社会动荡、朝代更迭,仍瓜瓞绵绵,人丁日隆。俗话说树大分叉,人多了分家,到第十二世上,分为了东西两支,东支以“仁义礼智信忠勇善怀德”排行,西支以“鸿荣昌泰瑾福祯望祖辉”排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来到民国十九年(西元1930年)的秋天,一个云淡天高的下午,太阳已经快压着西边的芙蓉山顶,镇子东关门外官道上风尘仆仆来了两人,后面是一名脚夫,光头赤膊、满头大汗推着一辆太平车(当地常见的独轮车),上面满满堆着大大小小几个箱子,前面领路的是一位黑衣黑裤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手拿一条三尺长黄澄澄的铜尺,中等身材,长着山东人常见的国字脸,两颊上发达的咬肌棱棱突起,细细两道凤目掩住了眼睛的神采,浓浓双眉间立着深深三道“川”字纹,显示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
离东关破败的土城越来越近,年轻人明显放慢了脚步,深吸一口气,睁大眼睛,左顾右盼,这时才得以看见他双眸中热切的目光。
突然,一阵喧闹声吸引了他,转头望去,路北是一座双层八角亭,抬头看亭子的牌匾,虽然油漆斑驳,但“申明亭”三个字却依然金光闪闪,两边一副对联,道是:
审劣情揭赃利惩前毖后,明事理化芥蒂治病救人。
亭台显然已年久失修,但打扫得一尘不染,亭子下,一堆光屁股娃娃正在吵闹,中间围着一位老者,面容清癯,一副疏朗的花白胡须打理得整整齐齐,一袭满身补丁的长衫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都在吵吵着:“我们要听有鬼的,吓人的……”。
年轻人一扬手:“瑾言哥,又在戳光腚孩子尿窝啊?”老者一抬头:“啊呀,信玖兄弟!”对着孩子们一摆手:“都散了吧!找时间再听二爷讲古。”有个孩子好奇地问:“他是谁呀?”“这是东头你信玖爷,回家问你爹就知道了。”
书中暗表,这位年轻人就是东支“信”字辈的叫曹信玖,老者是西支“瑾”字辈的叫曹瑾言,二人同是十七世,平辈。
曹瑾言走过来亲热地拉住曹信玖的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也好几年了吧?”
“六年了,去青岛的第二年回来过一次。”
“对,想起来了,当时你是快到过年的时候回来的,可听说你只在家呆了一个晚上就回去了,连年都没有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