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善良人
初平四年,公孙瓒得知了两个消息,一个是朝廷派赵岐前来斡旋为自己与袁绍,另一个是兖州刺史刘岱死于乱军之中。如今,一直被袁绍戏耍的公孙瓒,政治上似乎也更加成熟,一方面表示重视朝廷的斡旋,另一方面则委任单经为新任兖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各率大军通过公孙范镇守的渤海郡南下。
“目前袁绍委任颜良屯河间,淳于琼屯清河,与单兖州(单经)及公孙渤海(公孙范)两军形成牵制之势。袁绍携文丑等将则向并州方向进军,应该是要寻求与张燕等黑山乱党决战。”
“那么云长也认为此时是拿下青州兖州的大好机会?”
“关某并不认同,假如是我用兵,当虚晃一枪,佯攻济南国,在袁绍与黑山决战时,调头突袭淳于琼军,令袁军收尾不能相顾。”
“青州、兖州哪是那么容易拿下的?这里黄巾军盘踞已久,我们入驻平原后和他们已经打过多少次了。就跟蝗虫一样,侵扰着百姓和我们的补给线。”
“我和云长不谋而合,同时益德的担忧亦是我的担忧。假如青州兖州不能拿下,袁绍又成功压制了黑山势力,我们的处境就微妙了。而且平原必是我们双方争夺的死战之地,我军驻守的高唐自然也是绝对不能失去的重要据点。伯珪的战略,或许将取决于我们的之后的行动。”
“兄长,田青州(田楷)攻亲袁派控制的济南国就已经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了,青州全境恐怕没这么容易收入囊中。向南压迫那群青州黄巾贼生存空间,令其向西去攻曹操,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平原相刘备正与关羽张飞两位军司马讨论军情,功曹简雍肆无忌惮地闯了进来。
“玄德(刘备)。外边有个青州来的使者求见。”
“宪和(简雍),我们这里还没商量完呢。”
“好吧,北海相孔融的使者,来的的确不是时候。”
“且慢,谁的使者?”
面对一脸“不相信”的刘备,简雍则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北海相孔融的啊。”
作为跟随卢植读过圣贤书的刘备,听到孔融之名不禁瞪大了眼。
鲁国人孔融,字文举,圣人孔仲尼二十代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素有“早慧神童”之名,名士李膺对其大加赞赏。他不畏强权暴虐,几经宦海浮沉,最终被董卓“发配”到了黄巾贼患最重的青州,妄图借黄巾之手除之后快。可是这些反而促使孔融成为当今天下最闪亮的政治明星之一。因为孔融在北海推行仁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州官民矛盾,远近之人皆称其为“孔北海”。
“孔北海,竟然知道我刘备?!”
简雍则一脸木衲,仿佛在说“你问我,我问谁”。
军事会议立即停止,请入了使者,可一见使者刘备似乎知道了情况大概。
正常情况下,使者都是文质彬彬口才出众,打扮干干净净。而这位使者,身长约七尺七寸,美髯须,长猿臂,背上箭袋已空,身上擦伤无数。不用说,孔融的情况应该十分危急,而眼前这个汉子也绝非泛泛之辈。
“在下东莱太史慈,拜见刘将军!”
东来人太史慈,字子义。昔日为一郡吏,因为在一次任务中表现机智果敢,而显名青州,但同时也得罪了州府,因此前往辽东避祸。由于思念老母,赶回青州,却得知一直关照自己母亲的大恩人——孔融,正被围困都昌县(今潍坊昌邑附近)。母亲一声令下,太史慈单骑穿过了黄巾贼的包围圈见到了孔融。他建议孔融趁着敌人包围不密的情况下,领军突围。然而孔融却担心城中老幼安全,不肯弃城。待到黄巾贼帅管亥领大军把孔融包围得严严实实,孔融这才下定决心寻求救兵。面对城下望之不尽的黄巾贼众,只有太史慈一人敢接下这个危险任务。就这样,太史慈背负着报恩之念,孤身杀出了包围圈,渡过黄河,来到了刘备面前。
至于为什么没去单经或者田楷那里,而是来到平原相刘备这里?太史慈只是剪短地解释了一句。
“在下流浪辽东时,素闻刘将军骁勇与高义,特求将军救孔北海于水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