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
杨康山想也没想地提出反驳。
他一番慷慨说辞,先将太祖高皇帝曾设立海禁的事拿出来说,后来又扯到大晋如今国库的现状。
说两年战事将将结束,夏元朗接手总理户部后,才发现国库只剩下八百多万白银,同时理出一百万五十万的官员亏空。
靖难旧臣与景文旧臣本来就有隔阂,夏元朗手执圣旨每日向官员催债,他这么一搞,反而将两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就前几天,新旧臣子差点在户部衙署口吵了起来,幸好夏元朗会做人,将此事大事化小地解决了。
杨康山说到这件事,反而让杨复杨奇臊得说不出话。
于是,开海造船议到最后也没议出个章程,弘德殿便散了。
这时已经过了申时,顾珩议得有些头疼,就在弘德殿略坐了会儿,才唤了守在外头的何安摆驾。
春日里暖和,顾珩弃了暖轿,乘的是十二名太监共抬的轿辇,扶手处雕刻着龙头,用镀金的工艺予以色彩。
他右手搭在扶手上,左手握拳置于面前。
“开海这事难啊,连杨康山都不站在朕这边,更别说朝中其他大臣了。”
何安走在轿辇旁,摸索着麈柄。
“杨大人是为皇上考虑,现如今国库空虚,正是将养生息的时候,若是大动干戈建造船队,只怕会劳民伤财,主子不如缓两年。”
顾珩在撵上哼笑一声,“这事缓不得,造船海航的确是劳民伤财,但是若开海成功,于大晋是千秋之功,也可以借此压制福建的胡维康。原先在顺天府,杨康山算是朕的左膀右臂,可如今到了京畿这片繁荣地,他的眼界倒是浅了许多。”
这话听着不免诛心,何安没法接也不敢接。
他敏锐地察觉到,自攻破应天府之后,顾珩对杨康山的态度有了细微的转变,甚少再有与杨康山独自议政的时候,反而更信赖杨奇杨复。
这其中缘由,何安想不清楚。
今日忽然听顾珩评价杨康山,他心下也有些不定。
顾珩也没在意,自顾自道:“你若有空多提点高詹两句,朕早已说过,不论是景文旧臣,还是靖难功臣,都是大晋的臣公。他是朕亲封的虎贲大将军,别天天跟个斗鸡似的与景文旧臣过不去。告诉他,再有下次,朕就当面申斥他。”
何安回道:“是,奴婢记下了。”
其实冥冥中,他有种怪异之感。
主子还是主子,却又不像之前的主子。
比如对杨康山,还有宋氏。
不对。
何安屏息地在心中自语,如今该称那位舒妃娘娘了。
“何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