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国策之争,商农之辩-第2/4页

加入书签
    然而。

    凡事皆有两面性。

    人又岂能因噎而废食?

    许奕面色如常地看向杨先安、朱宗廷等四人。

    随即开口问道:“汝等四人是何看法?”

    “回王爷。”杨先安略作定神,起身拱手行礼道:“臣附议。”

    许奕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随即看向朱宗廷、梵崇贤、宋元福三人。

    其先前于偏殿书房外时。

    朱、梵、宋三人恰恰与王、杨二人持相反态度。

    朱宗廷、梵崇贤、宋元福三人默默对视一眼。

    随即朱宗廷起身拱手行礼道:“回王爷。”

    “臣以为特殊时期当行特殊之举。”

    “现如今我燕地仅两郡之地、百万之民。”

    “自事生产极其有限。”

    “如棉花、粮草、草药等物皆需自他处购置。”

    “而购置自离不开商贾。”

    “故而。”

    “臣以为当先行大兴商业。”

    “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复归重农抑商。”

    话音落罢。

    梵崇贤、宋元福不约而同地起身拱手道:“臣附议。”

    不待许奕出言。

    王文清当即反驳道:“特殊时期当行特殊之举固然没错。”

    “但怕就怕朝令夕改、覆水难收。”

    “若真到了那一日,恐于王爷声名不利。”

    朱宗廷闻言瞬间眉头紧锁道:“若依王举人所言,我燕地急需的诸如粮草、棉花、草药等物何寻?”

    “如制作弓弩所需的六材,干、角、筋、胶、丝、漆等物何寻?”

    “如那制作棉甲所需的棉花又自何处寻?”

    “有些东西本就是我燕地所不产之物!”

    “若无商贾,又当何为?”

    王文清闻言毫不退让道:“朱特使言过其实了。”

    “现如今燕地是急需各地物资不假。”

    “但这并不意味着急需物资,便要给予各地商贾各式各样的优待。”

    “商贾逐利,只需令其知晓有利可图。”

    “其自会携货至燕。”

    朱宗廷闻言反问道:“若按王举人所言,只需令商贾知晓有利可图即刻的话。”

    “那么倘若他地利益更大呢?”

    “届时那些商贾会将货物运至何方?”

    “总不能我燕地与他地互相抬价、价高者得吧?”

    王文清紧锁着眉头反问道:“商贾逐利乃是天性如此。”

    “难不成我燕地给予其一定的优待,便能令其放弃巨大的利益?”

    “此言与异想天开又有何益?”

    ......

    ......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目光平静地望着正争执的不可开交的王文清、朱宗廷二人。

    脸上时不时地闪过一抹认真倾听之色。

    见此。

    杨先安、梵崇贤、宋元福三人不由得纷纷下场各抒己见。

    时间于双方争执中悄然流逝。

    直至黄昏降临。

    争执双反皆已口干舌燥无力再争。

    可即使如此。

    杨先安、朱宗廷等五人仍未能就此事彻底达成一致。

    而之所以争执的这般厉害。

    无外乎出发点不同罢了。

    亦或者可理解为争执双方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

    简而言之。

    如杨先安、王文清。

    此二人自长安城而来。

    于燕地内自是一无所有。

    故而。

    二人只需考虑此举是否利大于弊。

    而朱宗廷、梵崇贤、宋元福三人则不同。

    此三人或为燕地本土世家,或本身便是商贾。

    而商贾本身便与世家密不可分。

    故而。

    三人潜意识里便会为世家、商贾争取一定的利益。

    哪怕这些利益仅仅只是短暂的。

    此乃人之常情,避无可避。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眼见五人皆气喘吁吁地无力再争。

    许奕不慌不忙地斟茶五盏。

    “坐。”

    “谢王爷。”

    待五人再度落座,呼吸渐稳后。

    许奕轻笑道:“都说完了?”

    杨先安、朱宗廷五人闻言无不底下脑袋。

    做出一副虚心倾听状。

    “既然诸位都说完了。”

    “那孤便也说说孤的想法。”

    许奕轻笑着望了杨先安、朱宗廷等人一眼。

    话音落罢。

    许奕面色渐正道:“以孤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