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凭借雄厚的实力,量产第一颗DRAM时,产品的可靠度并不高,虽然如此Intel还是坐实了DRAM龙头的位置。PC市场的扩大撬动了DRAM存储器需求膨胀的大门,整个市场都在等待着更高质量、高性能DRAM存储器的出现。当日本杀入这一产业后,巨大的变化发生了。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日本DRAM开始迅猛发展,日本花重金购买大批集成电路专利、注重品质提升和自身创新。日本采用CMOS工艺开发出了1MDRAM,算是DRAM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1980年代初,日本DRAM产品可靠性已超越美国,80年代日本取代美国成为DRAM主要供应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为80%,以世界最高质量著称,被称为“产业中枢”。
?在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前三位都是由NEC、东芝和日立包揽,并一度拥有DRAM行业90%的市场份额。当时涉及DRAM的美国公司,除了TI和美光外,其他厂商都基本被日本打得找不着北,而此时的Intel也不仅没了威风也被迫转向了技术要求更高的微处理器。
至于说集成电路,自日本政府在1976-1979年组织了一次著名的官产研相结合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后,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迅速被奠定。集成电路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来说十分关键,通常被称为高技术工业的粮食。
?由日本通产省出面组织,以富士通、日立、三菱、日本电气、东芝五大公司为骨干,联合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投资720亿日元共同实施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项目。
而催化这场日本VLSI研发联合体的成立,进行自主研发芯片原因:日本被迫向美国开放其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在日本开放市场之前,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和计算机公司就面临着美国竞争对手打价格而抢占市场的进攻,并陷入亏损的危机。一旦市场开放,这类竞争对日本半导体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IBM公司正研发具有高性能、小体积特点的计算机系统——FutureSystem。日本的计算机厂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60%下降为1974年的48%,而IBM却占据了日本计算机市场40%的份额。IBM对日本整个计算机行业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VLSI项目实行了四年,取得了大约1000多项专利,成果显著。1980年,64K集成电路研制成功,比美国早了半年;日本电气通信研究所研制成256K动态存储器,比美国早两年。
?1986年,日本的半导体产品占世界市场的45%?,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1989年,日本公司占据了世界存储芯片市场53%的份额,而美国仅占37%。
可盛极而衰,1990年,全球10大半导体公司中有日本占6家,NEC、东芝及日立高居前3大半导体公司,英特尔仅居全球第4,三星尚未能进入前10排行榜。
1995年,全球10大半导体公司中有日本占4家,英特尔跃升为全球半导体公司龙头,NEC、东芝及日立退居2、3、4名,三星电子及现代电子挤进前10排行榜。
1997年,仅有NEC、东芝及日立进入全球10大半导体排行榜,三星电子仅落在东芝及NEC之后排名第4,英特尔仍居全球第一。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下坡路似乎已经无法遏制。
韩国有金融危机,日本则是行业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还没深刻影响到日本、韩国,加上目前刘思手中的26亿美元资金已经决定投资国内,没钱再筹建一个VIVO、魅族的国外研究所。
所以刘思拒绝了莫伊尼汉出英国到其他国家去帮自己筹建VIVO、魅族研究所的事情。不过刘思也建议着莫伊尼汉把莫伊公司开到韩国、日本去,明年年初VIVO、魅族就将会在第一时间同时筹建。
至于莫伊尼汉现在的事情,主要还是帮助VIVO、魅族深层次的去挖掘英国ARM、CSR(蓝牙及GPS芯片最大生产公司之一)、Wolfson……这些公司的墙角。同时,莫伊尼汉也被刘思吩咐其去与正和奔驰打拉锯战的克莱斯勒谈判布加迪收购JEEP的可能性,以及和宝马讨论布加迪收购宝马已经亏损近30亿美元的罗浮集团,同时准备公关现今的宝马总裁皮耶希,以全力挖正在备受宝马股东指责和过问而疲惫不堪的皮耶希来执掌布加迪汽车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日本DRAM开始迅猛发展,日本花重金购买大批集成电路专利、注重品质提升和自身创新。日本采用CMOS工艺开发出了1MDRAM,算是DRAM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1980年代初,日本DRAM产品可靠性已超越美国,80年代日本取代美国成为DRAM主要供应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为80%,以世界最高质量著称,被称为“产业中枢”。
?在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前三位都是由NEC、东芝和日立包揽,并一度拥有DRAM行业90%的市场份额。当时涉及DRAM的美国公司,除了TI和美光外,其他厂商都基本被日本打得找不着北,而此时的Intel也不仅没了威风也被迫转向了技术要求更高的微处理器。
至于说集成电路,自日本政府在1976-1979年组织了一次著名的官产研相结合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后,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迅速被奠定。集成电路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来说十分关键,通常被称为高技术工业的粮食。
?由日本通产省出面组织,以富士通、日立、三菱、日本电气、东芝五大公司为骨干,联合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投资720亿日元共同实施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项目。
而催化这场日本VLSI研发联合体的成立,进行自主研发芯片原因:日本被迫向美国开放其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在日本开放市场之前,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和计算机公司就面临着美国竞争对手打价格而抢占市场的进攻,并陷入亏损的危机。一旦市场开放,这类竞争对日本半导体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IBM公司正研发具有高性能、小体积特点的计算机系统——FutureSystem。日本的计算机厂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60%下降为1974年的48%,而IBM却占据了日本计算机市场40%的份额。IBM对日本整个计算机行业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VLSI项目实行了四年,取得了大约1000多项专利,成果显著。1980年,64K集成电路研制成功,比美国早了半年;日本电气通信研究所研制成256K动态存储器,比美国早两年。
?1986年,日本的半导体产品占世界市场的45%?,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1989年,日本公司占据了世界存储芯片市场53%的份额,而美国仅占37%。
可盛极而衰,1990年,全球10大半导体公司中有日本占6家,NEC、东芝及日立高居前3大半导体公司,英特尔仅居全球第4,三星尚未能进入前10排行榜。
1995年,全球10大半导体公司中有日本占4家,英特尔跃升为全球半导体公司龙头,NEC、东芝及日立退居2、3、4名,三星电子及现代电子挤进前10排行榜。
1997年,仅有NEC、东芝及日立进入全球10大半导体排行榜,三星电子仅落在东芝及NEC之后排名第4,英特尔仍居全球第一。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下坡路似乎已经无法遏制。
韩国有金融危机,日本则是行业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还没深刻影响到日本、韩国,加上目前刘思手中的26亿美元资金已经决定投资国内,没钱再筹建一个VIVO、魅族的国外研究所。
所以刘思拒绝了莫伊尼汉出英国到其他国家去帮自己筹建VIVO、魅族研究所的事情。不过刘思也建议着莫伊尼汉把莫伊公司开到韩国、日本去,明年年初VIVO、魅族就将会在第一时间同时筹建。
至于莫伊尼汉现在的事情,主要还是帮助VIVO、魅族深层次的去挖掘英国ARM、CSR(蓝牙及GPS芯片最大生产公司之一)、Wolfson……这些公司的墙角。同时,莫伊尼汉也被刘思吩咐其去与正和奔驰打拉锯战的克莱斯勒谈判布加迪收购JEEP的可能性,以及和宝马讨论布加迪收购宝马已经亏损近30亿美元的罗浮集团,同时准备公关现今的宝马总裁皮耶希,以全力挖正在备受宝马股东指责和过问而疲惫不堪的皮耶希来执掌布加迪汽车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