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暗夜蝠灵 第九十章

加入书签


第二日早上,当轩辕弥月与郑双儿一同来到太子府时,却被告知太子与皇太孙一早都去上朝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于是二人在府上又等了半天,却还是不见皇太孙回来。因为怕耽搁了其他事情,所以只好返回锦衣卫大营。

当日早朝,永乐帝向文武百官宣布了一件大事:他已经同意了太监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请示。

永乐三年,朱棣刚登基不久,为了宣扬大明威严,那时候他就命令靖难之役中立有大功的太监郑和下西洋。没想到自此到现在,已经五次下西洋了。郑和五下西洋,前前后后耗费巨大,规模也一次比一次盛大。如果这次能够顺利成行,将是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壮举了。

不过,此事一经宣布,便毫无悬念的遭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极力反对。以内阁大学士哥舒煌为首的众大臣,纷纷以下西洋需再建造巨型战船、耗费巨额钱财为由,反对郑和这次下西洋的计划。按照以往情况来看,郑和每次下西洋的船队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相当于五个卫所的编制;而每次出发的船队大约有二百六七十艘大船,每艘大船的修造和维修费用大约需要一万六千余两白银。总共算起来,郑和这几次下西洋,前后花去五六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大明国库六七年的全部开支。

但永乐帝却不为所动,乐此不疲。

在永乐帝的授意下,几名心腹大臣也极力为这次下西洋进行辩解。他们认为下西洋十分必要,可以“宣扬国威”。

最后,众大臣的反对显然并没有起作用,一向唯我独尊的永乐帝,根本没有将众大臣的意见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于是,他再次命令郑和筹划下西洋的一切工作,并要求户部拨出白银三百五十万两,在福建等地设立船坞修造大型船只。同时,永乐帝还要求兵部在福建、广东等行省招募识水性、懂航海的士兵三万人,以备组建水军船队。

其实永乐帝也知道,这些年来自己先后派遣郑和五次下西洋,每次都耗费白银巨大,这已经招致许多大臣的不满了。但让他对下西洋如此笃定的原因,乃是他心头的一个心病。

原来靖难之役中,自己夺了侄子建文的皇位,却始终没有发现建文帝的尸首。对此永乐帝十分不安心,总是担心建文帝还活着,更担心有一天建文帝要杀回来复国。就是现在,不仅在朝廷中,就是在民间,在心里支持建文帝的人也不在少数。自从永乐帝登基以来,每年都有打着建文旗号发动叛乱的人。

几年前,在宫外监视大臣的锦衣卫传来秘报:有不少大臣在私底下议论,说是建文帝当年在宫城被攻破前,便从宫内地道逃到了城外的宝通寺。并且在宝通寺剃度为僧,一路逃到了云南,再后来他又从云南逃到了西洋的爪哇国。

经过锦衣卫对西洋往来客商的秘密调查,结果真的听到有许多在爪哇国贸易的客商也都在传说这件事。

这些客商还说,当年建文帝逃到爪哇国某处后,得到了当地土著部落的拥戴并做了他们的国王。这些年来,建文帝一直都在训练当地士兵,准备反攻复辟。

永乐帝在收到密报后心里着实不安。他急于彻底查清事情真相,如果真的如传言所说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定要在爪哇国就将建文帝一伙一举消灭。否则,假使建文帝带人重新踏上大明的土地,一旦他与朝中的支持者取得联系,振臂一呼,里应外合,大明上下许多人恐怕都会响应他的。

相信建文帝有了上一次被永乐帝打败的经历,

在新的战争中建文帝不会再那么幼稚和心慈手软了。

对永乐帝来说,更加不利的是,这些年来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他树敌无数、杀人太多。虽然永乐帝每次都务求斩草除根,但其间必定还有不少漏网之鱼。这些漏网之鱼一个个将永乐帝恨之入骨,他们或许早就改头换面潜伏在他的身边了。一旦战事起来,这些仇家恐怕也将蠢蠢欲动。到时候,永乐帝便会受到内外夹攻。

因此,考虑到这些情况,永乐帝便决定,不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将建文帝彻底消灭,以绝后患!

然而,明着让人带兵去爪哇国,不就是昭告天下建文帝还活着吗?那样将有更多的人首鼠两端。为此,永乐帝便借口要加强与爪哇等藩国的联系,宣扬我大明国威等,命令他的心腹太监郑和,统帅几万人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爪哇等西洋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