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案中有案-第2/3页

加入书签
    即便是目前还没能查到什么有用的证据,宋忠也能凭着自己的经验来断定,他的前任一定是查到了某些要命的东西,才会遭此毒手。再透过各方汇集上来的情报,以及自己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再结合张通判透露给他的消息,他的目光很快就锁定了杭州官场------

    李谦作为一个打下手的,自然不会知道太多。

    宋忠也只是告诉他,锦衣卫死了人,就必须有人来顶罪,哪怕那人真是意外身亡,都会有人倒霉------尽管这在逻辑上有些说不通,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因为锦衣卫代表着天子威严!

    很不幸,前任的钱塘县令成了替罪羊。

    这当然也有理由,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是清晨,地点为城北上塘河------这也是后来宋忠初到杭州时,为何会特意绕远路的原因。

    尸体被打捞上来后,经过仁和县的仵作尸检,确认死者系意外溺水身亡,死亡时间为三个时辰前,也就是前夜的后半夜,死亡地点应在河流上游。随后经连日查证,终于能够确定,人是死在了钱塘县衙管辖的范围内------

    这黑锅来得莫名其妙,上一任的钱塘县令,本来还在等着看自己那位老对头的乐子呢,不成想祸从天降,一番兜兜转转后居然降临在了自己的头上------向来警觉的他,隐隐已经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直觉自己这是让人给算计了。

    那位县令二话不说,点齐自己的人马展开了浩浩荡荡的调查,但结果让他失望了。他手底下的仵作也认定,那位检校的确死于他的辖区,就连尸检结果都惊人的一致。

    意外身亡!

    死者的身份太过特殊,因此这桩案子从头到尾都不需要呈报按察使司,卷宗直接就呈送到了京城。

    不出意外的,皇帝龙颜大怒,钱塘县令因渎职罪被罢官免职,永不录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霸道无比的朱元璋认为仁和县令也有连带责任------没把河堤建好,致使上差落水身亡?总之,他对仁和县令也做出了处分:罚俸一年,留用,以观后效------

    这之后,京里又派来了浙江道的监察御史,着手三查此案------十三道监察御史既是京官,也是地方官。他们常驻于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

    浙江道御史耗费数日全力追查,却始终查不出另外的结果,心里说不害怕是假的。正愁眉不展之际,一个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转移皇帝目光的希望。

    李谦致仕还乡了!

    回到杭州后,李大官人不大不小地闹出了几次事情,按台大人成功抓住机会上奏,言语间却丝毫没有贬损之意,只是非常客观地陈述了相关事实------最终回京复命时,他也只被罚了半年的俸禄而已,当真是险之又险。

    案子查到这里也就算是结了,至少表面上不得不结。

    朱元璋再是霸道,都不能连着推翻三位官员的调查结果,再派人来个四查------他表面上确实没查,私底下却派来了锦衣卫------所以巡按御史前脚刚走,宋忠后脚就来到了杭州,秘密调查起了这桩案子。

    事实上,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这是意外,心里早就认定了这里面有阴谋!

    在这一点上,老朱其实非常的曹操。他不但对地方官心存怀疑,就连京官也不大信任,当派出的巡按御史都无法给他一个真相后,他终于动用了天子近军——锦衣卫。

    宋忠的办事能力可真不是盖的,作为锦衣卫前任指挥使的心腹,尽管他当年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子,官职也不高,却深得毛骧的信任,还因此学到了不少本事。磨剑十年,如今终于得以展露锋芒,他怎可能不尽心尽力?

    经过仔仔细细的分析后,宋忠十分敏锐地察觉到,此案看似有两位官员成了牺牲品,实则不然。

    真正的替罪羊只有一个,正是原钱塘县令!而另一位县令只是被罚了俸禄而已,目前还在留职任用着呢,仕途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这么一番分析下来,宋忠立即就着手调查了这俩人,最终发现钱塘县令这替罪羊当得并不冤。因为他在任期间,和杭州知府的关系很糟糕,甚至还和顶头上司对着干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