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一脸微笑的杨清,李谦淡淡地问道:“什么事?”
杨清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徒然的一惊,有些心虚地笑道:“你又出名了。”
李谦“哦”了一声,态度仍然不咸不淡,一脸云淡风轻,似是对此事并不在意的样子。杨清见状,心中反而感到有些疑惑了,这反应不太对啊!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谦早就知道了那天的事情,应该是当天去给自己报信的那名小厮回来给他说的——念及于此,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了起来,伴随着强烈的不安之感。
“咳,看来你早就知道了。”杨清故作轻松地笑笑,然后就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是啊,当天我就知道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李谦把后面的几个字眼咬得特别重,眼睛略微眯起,直直地注视着他道:“我感到有些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人在推波助澜?”
“——”杨清禁不住打了个寒颤,移开目光不敢再与李谦对视,沉默片刻,他才颓然一叹道:“你既是连这都猜到了,我也不敢再瞒你了——没错,此事确实是我所为!”
小心地观察了一眼李谦的反应,却见对方面无表情,他才有些无奈地开始了自己的解释。
当日在钱塘江畔,本来杨清也是不打算做什么的,甚至他都不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压根就不需要在意两省的士林之争,谁胜谁负对他来讲影响不大,该赚钱还赚钱,该享受还享受,该逛的青楼,该喝的花酒,该玩的姑娘等等等等,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退一万步来说,当时比拼诗词输了的是苏赫与赵鹏,是他们青枫诗社的人,作为苏赫死对头、老冤家的他只会拍手叫好,又怎会给他们呐喊助威?
然而张复亨的态度实在是太嚣张了,说什么杭州士林无人之类的话也就罢了,偏偏还一个个地指点过去,那颐指气使的姿态让杨清感到很不爽——他最恨别人拿手指头点他,偏偏姓张的就犯了这忌讳。
当然,若是单单如此的话,也不会牵扯上李谦。因为他那时已经听到了下人报来的消息,李谦染了风寒,不会过来了。
那么靠他自己,或是他身后的停云诗社等一干文人,又怎能比得过张复亨?
颇为凑巧的是,此前他碰到了于仁。
杨清是认得于仁的,且还给李谦详细讲过于家的背景,并历数了人家三代的来历——李谦在他面前曾随口提过,送了幅画给于仁,当时他还乞求对方再给自己也画一幅,毕竟是两榜进士的墨宝呀!奈何那可恨的家伙死活不肯答应,出价二百两都懒得再画。
于是,当他在诗会上看到于仁后,当即便主动凑上去套起了近乎。
这当然也是看人的,于仁不似寻常的年轻士子那样看不起商贾人士,奉行什么“不与粗鄙人语”之类的清高教条。因此在杨清的有意讨好奉承下,俩人倒是聊了好一会,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价格加到了二百两,对方都不肯卖画——
喜好附庸风雅的人,大抵便是如此吧,总愿意花重金买些才子的墨宝来充充门面,为此甚至不惜甘当冤大头。不过在杨清看来,时下的文人中,也就出自李谦之手的东西才值这么个价,旁人还不够资格!
于仁倒是让他加价加到不好意思了,直言自己也很喜欢那幅画,特别是题在上面的那首诗,很对自己的胃口。杨清一听,心说仲卿兄居然还题了诗在上面,那这墨宝就更值钱了——
就这样,俩人便聊到了那首诗上,于仁还轻声吟诵了一遍给他听,然后就发生了诗词比拼的事情,并越闹越大。
所以,杨清心里一不爽,就刻意将对方的矛头引向了李谦。
这当然不是在无的放矢,张复亨和李谦有仇怨是其一,于仁对李谦颇为推崇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说,整个过程都让他给算准了,一切都照着他心中排定的剧本在顺利演绎着,说不自豪是假的。
然而当他见到李谦的反应后,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李谦不喜欢有人利用他。
对此,杨清觉得有些委屈。毕竟自己可没起什么坏心眼儿,李谦在此事中也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声望大涨,他应该感谢自己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杨清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徒然的一惊,有些心虚地笑道:“你又出名了。”
李谦“哦”了一声,态度仍然不咸不淡,一脸云淡风轻,似是对此事并不在意的样子。杨清见状,心中反而感到有些疑惑了,这反应不太对啊!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谦早就知道了那天的事情,应该是当天去给自己报信的那名小厮回来给他说的——念及于此,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了起来,伴随着强烈的不安之感。
“咳,看来你早就知道了。”杨清故作轻松地笑笑,然后就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是啊,当天我就知道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李谦把后面的几个字眼咬得特别重,眼睛略微眯起,直直地注视着他道:“我感到有些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人在推波助澜?”
“——”杨清禁不住打了个寒颤,移开目光不敢再与李谦对视,沉默片刻,他才颓然一叹道:“你既是连这都猜到了,我也不敢再瞒你了——没错,此事确实是我所为!”
小心地观察了一眼李谦的反应,却见对方面无表情,他才有些无奈地开始了自己的解释。
当日在钱塘江畔,本来杨清也是不打算做什么的,甚至他都不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压根就不需要在意两省的士林之争,谁胜谁负对他来讲影响不大,该赚钱还赚钱,该享受还享受,该逛的青楼,该喝的花酒,该玩的姑娘等等等等,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退一万步来说,当时比拼诗词输了的是苏赫与赵鹏,是他们青枫诗社的人,作为苏赫死对头、老冤家的他只会拍手叫好,又怎会给他们呐喊助威?
然而张复亨的态度实在是太嚣张了,说什么杭州士林无人之类的话也就罢了,偏偏还一个个地指点过去,那颐指气使的姿态让杨清感到很不爽——他最恨别人拿手指头点他,偏偏姓张的就犯了这忌讳。
当然,若是单单如此的话,也不会牵扯上李谦。因为他那时已经听到了下人报来的消息,李谦染了风寒,不会过来了。
那么靠他自己,或是他身后的停云诗社等一干文人,又怎能比得过张复亨?
颇为凑巧的是,此前他碰到了于仁。
杨清是认得于仁的,且还给李谦详细讲过于家的背景,并历数了人家三代的来历——李谦在他面前曾随口提过,送了幅画给于仁,当时他还乞求对方再给自己也画一幅,毕竟是两榜进士的墨宝呀!奈何那可恨的家伙死活不肯答应,出价二百两都懒得再画。
于是,当他在诗会上看到于仁后,当即便主动凑上去套起了近乎。
这当然也是看人的,于仁不似寻常的年轻士子那样看不起商贾人士,奉行什么“不与粗鄙人语”之类的清高教条。因此在杨清的有意讨好奉承下,俩人倒是聊了好一会,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价格加到了二百两,对方都不肯卖画——
喜好附庸风雅的人,大抵便是如此吧,总愿意花重金买些才子的墨宝来充充门面,为此甚至不惜甘当冤大头。不过在杨清看来,时下的文人中,也就出自李谦之手的东西才值这么个价,旁人还不够资格!
于仁倒是让他加价加到不好意思了,直言自己也很喜欢那幅画,特别是题在上面的那首诗,很对自己的胃口。杨清一听,心说仲卿兄居然还题了诗在上面,那这墨宝就更值钱了——
就这样,俩人便聊到了那首诗上,于仁还轻声吟诵了一遍给他听,然后就发生了诗词比拼的事情,并越闹越大。
所以,杨清心里一不爽,就刻意将对方的矛头引向了李谦。
这当然不是在无的放矢,张复亨和李谦有仇怨是其一,于仁对李谦颇为推崇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说,整个过程都让他给算准了,一切都照着他心中排定的剧本在顺利演绎着,说不自豪是假的。
然而当他见到李谦的反应后,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李谦不喜欢有人利用他。
对此,杨清觉得有些委屈。毕竟自己可没起什么坏心眼儿,李谦在此事中也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声望大涨,他应该感谢自己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