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小路弯弯-第5/10页

加入书签
        “这要看什么鱼,鲢子一斤赚五分钱,要进鱼行卖,只能赚三分钱。草鱼一斤赚七分钱,要进鱼行卖只能赚四分钱,不进鱼行赵瘌子就抓,抓住了鱼和箩一起没收;你是三金办主任,你和赵瘌子说说,别逼着都进鱼行卖,弄鱼的人辛辛苦苦挣不到钱,做点买买像做贼做强盗一样,哎,伤脑筋啊。”  戴小罗长叹一声,满脸愁苦。

        金海很是同情,可公社领导要求从严监管,他不知说什么好,便把话题转到种茭白上。

        戴小罗说:“茭白好吃,但是其中的辛苦多数人不知,每年冬天要烧茭白的枯叶,开春挖去老根重新种,才能保证不黑心,种一棵要十几分钟,种半天就要在冰凉的河水里站半天,你看我这腿都冻坏了。”

        戴小罗撸起裤管,黄瘦的腿上青筋突出,像条条大蚯蚓大蚂蟥在腿上趴着,又像水土流失后裸露的树根。

        “天气不好,腿关节就疼,疼得走不了路,睡不了觉,看也看不好,我老子活了六十五,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五十五。”戴小罗有些愁苦地说,金海看他眼里有泪水,心里酸酸的,安慰了几句便告辞出来了。

        后墙外是菜地,向大路拓展了一尺的宽度,种着苋菜和萝卜,隔河看龟背滩,滩边水中是郁郁葱葱的茭白,滩上长着各种蔬菜,有爬在竹架子上的黄瓜、丝瓜,还有几垅青椒、青菜、香瓜都长得很好,真是人勤地不懒,金海为戴家人的勤劳感动,他想人付出这样的辛苦,换一点钱,哪里有错呢?

        以前金海很少逛街,上下班一走而过,对商贩、对行情也从不关注,当了打资办的主任,从街上走过时,常会问问商贩货物的行情利润,有的商贩也主动和他打招呼,碰到买东西的人们,他会问问价钱贵不贵?货物的质量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

        这一天上班,金海刚走过缝纫社门口,一个从鱼行出来的妇女对金海说:“鱼都让你们打资办打跑了,再往下菜都买不着了。”

        金海看看她手里的空篮子,问:“这么早,鱼行就没有鱼了?”

        那妇女满脸怨气地说:“有啊,有两条臭鱼!你进去看看!”

        金海走进鱼行,靠墙立着一大搂空鱼匾,地上摆着的七八个鱼匾都空空空如也,有一个圆匾里有三条鱼,眼珠都白了,有一点腥味臭味,他问身材高大系着紫红色塑料布围裙的张恩才:“张老板,怎么没有鱼呀?”

        “你们定的交易费太高,鱼行再收点手续费,弄鱼的都不进鱼行来卖鱼,哪有鱼啊?”

        “他们都在哪儿卖呀?”

        “有的在巷子里,有的在街外头,老赵一抓就跑,抓住了就罚,听说现在不少人弄了鱼,都拉到卜弋桥和常州去卖,价格高,收费还低,谁还来这?过几天鱼行就得关门了。”

        另一个来买鱼的妇女说:“你们把五金匠打跑了,街上死气沉沉,老百姓盆坏了锅破了,找不到人修。”

        金海知道这事,皇塘一带的五金匠指铜匠、锡匠、补锅匠、磨刀匠、补缸匠,这五匠各有行规:如铜匠的行规是不吆喝,不敲牌,靠铜架上的铜片发出的声响招揽生意;补锅匠招揽生意是一边走一边吆喝“补锅—喔——”一字一拖拖得很长;磨剪磨刀匠的行规是在走街穿乡时,板凳扛在肩上,而且要柜头朝前,边走边喊:“磨剪子嘞——锵菜刀——”  他们流动于乡村,为老百姓修旧利废、修配家用物品,方便群众、让老百姓延长了器物生命,节省了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