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小村分房-第10/12页

加入书签
        “都是你写信惹的祸,让荆大壮捡个便宜,自己的房写没了;我早就和你说了,你和他们不一样,这下信了吧?”

        寿海心里愧疚,没有吭声,王燕一直沉默不语,这时她说:“已经板上钉钉了,就不说了,磨屋就磨屋吧,吃了饭开始收拾,准备搬家。”

        吃完中饭,王燕一边照看孙女,一边在楼里整理归拢;寿海和瑞兆换了身旧衣服去磨屋收拾,从楼里走到磨屋,就像从天上到了地下,从花园走进荒地,三间磨屋是又破又脏又臭,当年盖磨屋用的是盖楼剩下的砖瓦和木料,材料差工艺不讲究,墙是开斗的,瓦是直接摊放在椽子上的,比较简陋。

        从解放军渡江进驻丹阳以后,两年多时间没有维修,村上有些人把磨屋当成无主房,家里屋顶缺瓦,便悄悄到屋顶上揭几十片瓦;家里墙塌了缺砖,便来磨屋拆些砖挑回去,寿海家人见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边的墙西边一段已经拆出一个大窟窿,用土坯堵着,南北墙四个窗户只有一个是好的,后门坏了,用一根木棍支撑着;有五根柱子被牛蹭痒痒,蹭出一尺长二寸左右深的凹槽,靠磨的两根被蹭去一大半,剩余部分似月牙状;屋顶的明瓦都没有了,东屋后面有三张桌面大小的地方没一片瓦,可见蓝蓝的天;有瓦的地方也只是薄薄一层摊在椽条上。

        这两年街上有了轧米磨面的机器,来磨屋舂米磨面的人家少了,地上都是垃圾,养了几十年牛的牛圈,粪尿都渗入地下,清理完了垃圾,还是臭烘烘的,寿海看了直皱眉头,懊恼地说:“阿娘不把田赎回来就好了,和银海家一样是贫农成分,还能分人家的田,房子也不动,不会住磨屋。”

        瑞兆说:“当阿娘的面可别说,知道驼背死早做弯棺材了,当时阿娘也是好心。”

        “我就是和你说说,放放马后炮;人活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楼房也不是我带来的,也不是我盖的,住了几十年了,也让人家住住,这么大的楼房,一家四个人住也浪费了。”

        “你这么想就对了,至少心里舒服。”瑞兆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眼下是收拾磨屋,你去叫几个人来帮忙,先把大磨挪出去,这屋的土要换,上边刨去两尺堆到外边当肥料,再从田里挑新土填平,再在上面撒一层石灰,臭味就小了。”

        寿海出去叫了书海、银海、朱锁红,吴三奋等青壮年来帮忙,几个人又撬又滚,把千斤重的两盘石磨挪到屋后;用土坯堵住墙上的窟窿;然后开始刨土换土,刨去二尺深的老土,换了田里的新土,压平后洒了石灰,屋里气味才小了一些。

        银海上屋,把屋上瓦多的地方疏一些到没瓦的地方,挡住了太阳和月亮;坏了的两堵内墙先用芦席遮隔起来,等下半年在稻田里做了土坯再砌墙。

        书海像做长工时一样,抢着干脏活重活,忙着东奔西走,几个人忙了两天,把三间屋子收拾得像个样子。

        第三天上午,几个人便把分配后留给王燕家的几件家具搬进了磨屋,分别是一大一小两张木床,一个两节红漆衣柜,一张红漆八仙桌,一张长木桌,四张长板凳,一张杌凳,两只樟木箱,一个水缸,一个竹制小碗橱,一个马桶,一个粪桶。

        磨屋中间是堂屋,放一张八仙桌和几张凳子,东屋一分为二,中间用芦席隔开,王燕住东屋南边,北边是灶屋砌了灶台;寿海瑞兆带孩子住西边一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