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小村分房

加入书签


        1950年10月,秋高气爽,蝉叫声听不见了,田野里、房前屋后的草丛里不时传出“啾啾”、“叽叽”虫鸣的声音,晨露大了,晶莹如珠;秋风吹,柳叶落、枫叶红、菊花黄,鲈鱼肥了,蟹脚也痒了,早起到河塘边,有爬上岸的螃蟹,见了人转身往河里爬,动作慢的被人按住,成为盘中餐。

        早晚天气凉,中午前后还是有些热,在地里干活的人们大多是夹衣单衣。银海在新分的麦田里挖沟,干得很来劲,脱了上衣,肌肉突出的胸背上都是汗。

        从上个月开始,丹阳全县开始土改,负责皇塘西边几个村子的土改工作队副队长黄德海听取大家的意见,评定成分后,先分田后分房,不误农时,先把麦子种上。银海家四口人分到八亩地,寿海家土地被没收后,也按人口分到八亩地。

        这一天上午,寿海和瑞兆提着小茶水桶,扛着钉耙到收割后的稻田翻土,干了半个时辰,寿海便觉得累,他口干舌燥,放下钉耙,拿碗到田头的小茶水桶里,盛了一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下去,抹抹嘴边的水,往田埂上一坐,看着蓝天下南飞的大雁发呆。

        这些天,他时常唉声叹气,自己的同学都出去工作了,城市开始搞工业建设,需要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初中毕业生很受欢迎。

        王奎荣去了鞍山钢铁厂,王建青去了九江运输公司,程纪成去了兰州,施根福去了西安。

        前些天,他收到施根福的来信,信上说:“西安老城往东十几里都是工地,满眼望去,到处搭着脚手架,彩旗飘飘,人声暄闹,一片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路上拉水泥、碎石、沙子、砖瓦的汽车日夜不停,听说要建好几个大纺织厂呢,表兄出来工作吧,进了城的人眼界要开阔许多,工作比种田有意义……”

        银娣、铜海小学毕业后上了半年工农速成中学,也都被招工走了,一个去了马鞍山钢铁厂,一个去了石家庄运输公司。

        初中毕业生里面,现在只有他和洪寿林在家种地,干活累了,他便后悔结婚早了,生孩子早了,被家庭拴住了。

        书海扛着犁,牵着牛往田里走,路过寿海家田边,看到二人在干活,说:“你们回家吧,我上午耕我家的田,下午过来耕你家这块地,一天就干完了。”  他夫妻俩分到四亩地,他母亲詹金秀和干爹吴二奋也分到四亩地,他觉得耕八亩地,有一天差不多了。

        瑞兆说:“那麻烦你了。”

        “说什么麻烦呢?这牛和犁本来也都是你家的。”

        “分给你家就是你家的了,还是要谢谢你。”

        “那我先干活去,你们家里有活就叫我。”

        “等等,”寿海叫住他问:“地分完了,你听到分房的消息了吗?”寿海这几天听人说土改工作队要分房了,有人主张留一间楼房给他家,有人主张把他家扫地出门,让贫农住楼房,让地主去住贫农的草房或者住磨屋,他心里有点担忧,怕被扫地出门。

        书海说:“我只听说洪寿林家的一间庭屋分给我。”

        “那蛮好,洪寿林家分什么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