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气,时晴时雨,天晴时蓝天白云,大雁一群群南飞;下雨时乌云密布,雨丝或直或斜往下;风忽小忽大,小时如吹箫声低而悠长,风大时摧枯拉朽,声如大海滔天巨浪,地上多断枝落叶;天气渐凉,早晨起来地上一层白霜。
上午9点多,白日斜照带来些暖意,王燕手握长柄扫帚,清扫着场地上的落叶,落叶堆在一起,她拿了一个簸箕装了些落叶,倒到磨屋后牛粪堆上,牛粪堆上有不少大头苍蝇,“嗡”的一声飞起,四处散开;她走第二趟时,看见了从尧塘坝上迎面而来的张队长,他一手拿着礼帽,一手拎个布袋,脸上冒着热气,王燕等他走近,跟他打招呼:“最近忙吧?”
“忙,反扫荡反清乡,弄粮弄枪,拆篱笆墙。”
“拆什么篱笆墙?”
“鬼子从茅山到太湖,修了560里长的竹篱笆墙,说是南方的长城,要把新四军饿死困死在墙的西边,我们把这墙拆了,新四军才好活动。”
“到屋里喝口水吧。”
“明孝呢?”张队长问。”
“他去田里拔草了,你找他?”
“嗯。”
王燕把张队长让进屋,请他在八仙桌上座坐下,王燕给他冲了一杯茶,又随手递给他一块毛巾,让他擦擦脸上脖子上的汗,张队长说:“我从保长陆坤家来,让你们保出二十个人去拆篱笆墙,选一个人当队长,我想到了明孝,他胆大心细会办事,陆保长也同意了,我过来跟你说一声,让他明天带队去拆篱笆墙。”
“明孝去可以,他能当队长吗?”王燕问。
“他配合我们干了几件事,都干得不错,我看他能行。”
“他种田是把好手,人也实诚,干什么都认真。”
“给你带两包茶叶,茅山雀舌,感谢你给我们帮忙,给我们捐款。” 张队长从布包里拿出两包灰纸包着的茶叶,大概有一斤,放在桌子上;有几枚茶叶片掉在桌上,他捡起来,搁在面前冒着热气的茶水里。
王燕说:“不用谢,有句话不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我家杏年也是打鬼子的人。”
张队长想起了洪寿琪的事,问道:“吴乡长被杀,后来洪寿琪没受牵连吧?”
“没事,她去蒋市归真观当道姑了,听说那里很有名,香火一直挺旺的,我想抽空去看看她呢。”
张队长说:“也是没办法的事,嫁了个那样的人,随她吧,也算有个去处;归真观是名气不小,你是蒋市人,该了解归真观吧?”
王燕说:“我只知道归真观是一个改邪归正的人建的,是不是真的?”
“我也说不好,关于归真观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就是你说的情况:明代年间,蒋市有个人年轻时常外出偷盗,积财而富,晚年悔悟,决心出家修道,他倾其家产招能工巧匠,在蒋市建了一座道观,取名归真观,表示自己改邪归真的诚心。第二种传说是:唐朝有个华阳公主,喜爱针线刺绣,有一次穿针引线时,用嘴衔着针,不小心针被吸进肚子里,疼痛难忍;皇帝命太医救治,太医无计可施,只能张榜求贤,榜文说,有能救公主者,招为驸马。一个茅山青年道士揭榜进宫,用念了符咒的纸烧成灰,让公主和粥饮下,银针随便顺利排出。人得救了,皇帝却反悔了,不肯将公主嫁与道士;华阳公主说:‘皇帝张榜天下尽知,不能失信于民,我愿随道士入观当道姑,上保皇帝信誉,下报道士救命之恩。’ 皇帝恩准,华阳公主便到茅山当了道姑,在华阳洞研习道家经文,为了纪念华阳公主,青年道士在自己的老家蒋市修了归真观,香火一直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