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咨议员-第3/11页

加入书签
        乡公所在荆家祠堂东边,隔一条小巷,坐南朝北,是个三进的院子,每进六间庭屋,前后两个院子。北院是树和花,地上有一滩滩的白色的鸟粪,南院有一口井,井旁有两棵高大的香樟树,郁乡长在第二进的中间大屋子办公,东侧会客,西侧是卧室。蒋贤来找郁乡长时,油坊老板的老婆还躺在卧室的大床上,被郁乡长搂在怀里。郁乡长听的院里有脚步声,赶快一骨碌爬起来,套了件紫色长衫,拖双布鞋出来,左脚是自己的黑布鞋,右脚却是姘头的花鞋,想回去换,已经来不及了,蒋贤推门跨进了门槛,他便脸上堆起笑容,说:“蒋议员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蒋贤神情严肃地说:“郁乡长也起得太晚了。”

        “昨晚公务事多,睡得晚,四更天才上床。”

        郁乡长冲着前面的屋子大声喊人上茶,蒋贤说:“我刚从茶馆出来,现在不喝茶,我说几件事就走。”

        “你说吧,我洗耳恭听。”

        蒋贤看见他脚上的鞋,忍不住咧嘴笑了一下;他听人说过,郁乡长有好几个外号,比如剃头乡长、软硬乡长、愚乡长。听郁乡长自己说,他祖上从唐代开始就做剃头匠,不过在清朝以前地位不高,生意不好,经营范围仅局限于寺庙,给和尚剃度;除和尚以外,人们头发胡子看得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男子都是束发蓄须,须发是要带进坟墓的,割发如砍头,所以曹操迫不得已自刑时割发代首;明熹宗朱由检的太子头上生疮,御医说去掉头发才能用药,皇帝不敢决断,召集大臣商议,有人说太祖朱元璋早年侧身佛门时曾去过发,因此可以给太子剃发,这才请人来剃发。清军入关改元顺治,下令剃发蓄辫子,不从者杀无赦,于是剃头匠时来运转,成了奉旨经营的行业。郁乡长的父亲郁三剃头手艺好,特别是洗耳技高一筹,有自制的竹挖耳、绒毛刷、绞耳刀、小起子、小夹子,每次给胡知县剃头,洗耳都深得胡知县夸赞,后来变成了胡知县的专职剃头匠。光绪新政有一项内容,是在县以下设乡,一个乡管几个保,那天理发洗耳时,知县思考皇塘乡长人选,他自言自语:“皇塘乡长,乡长——”

        郁三以为是说他儿子郁向章,说:“我儿子挺好。”

        胡知县睁开了眼,说:“你儿子我见过,是挺好的,就由你儿子当皇塘乡长。”

        郁三看胡知县一本正经的样子,知道是误会了,马上说:“胡知县,我说儿子挺好,是说他挺孝顺,不是说他能当乡长。”

        “孝是美德,孝治天下,你儿子当乡长没问题。”  胡知县这么一说,郁三的儿子郁向章,就当了皇塘乡的乡长。

        郁乡长没念过几年书,认不得多少字,常读错字,常说错话,有人便称他为“愚乡长”;不过他媚上谋私方面,他一点不愚,胡知县交办的事从不含糊,征收捐税不问情由是非,只多不少,只早不迟;行贿送礼也大方,这让胡知县很是高兴,觉得这个乡长选得好,所有举报郁乡长的材料他一概只看不问,或者干脆不看不问,这就使得郁乡长有恃无恐。郁乡长剃头出身,没什么文化,但有眼头见识,为人处世,见软则硬,见硬则软,绝不干吃眼前亏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老婆看上杀猪小伙年轻力壮,相貌英俊,便与杀猪小伙眉来眼去,后来二人勾搭成奸,他知道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怕杀猪小伙手上那把锋利的杀猪刀,因为杀猪小伙扬言:“谁敢管老子的事,老子给他放血。”郁乡长平日里对平民百姓吹胡子瞪眼,气势汹汹,对有声望的,有势力的乡绅都是客客气气,别的不懂,“为政不得罪巨室”他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