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归一码,该给他的给他,他欠你的,你跟他去要。”春南说。
三天后,春南和荆时怀办了买卖手续,荆时怀拿着银子回家,早有人在家等候,春南拿着田契回家,往桌上一放,蒋贤拿起来看,只见上面写着:
立卖地契人:荆时怀。因为迁居使用不便,今将大兴塘祖遗水田两块计八亩一分,其地东至彭德荣地边,西至河,南至道,北至王广柱地边,四至分明,出入依旧。立契卖与本保何家庄蒋春南名下为业。同中做时价银二百两,本日银业两清,并无短欠。日后如有一切违碍,卖主一面承当。空口无凭,立卖契永远存照。
光绪九年腊月二十二日。
立卖契人:荆时怀 中人:李治同,彭前圣
人名旁边按着鲜红的手印。
蒋贤看完,把田契放在桌上,问父亲:“银子给荆时怀啦?”
“给了。”
“我去要银子。”蒋贤连衣服也没换,小跑着去荆时怀家,一会儿神情沮丧的回来了,说:“我晚了一步,银子都让人拿走了。”他埋怨父亲:“你给他银子时少给他十两就好了。”郑百香也抱怨照丈夫:“你也太死板了,人家的事都当事,自家的事就不放心上。”春南沉下脸说:“我说过一码归一码,我才不给他擦屁股,他自己的事他自己解决。”
吃晚饭时,春南又说起镇江府试之事,说:“我问了几位参加过府试的老先生,一般是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文章三篇,做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考《五经》,文章五篇;第三场是时务策问,作文一篇,你除了背书,到街上看看上海出的报纸,了解一下时务大事。”
蒋贤说:“我们这儿经济富庶,教育发达,朝廷在江苏收的赋税最重,可是给江苏的生源名额却最低;云南生源数跟总人口数比是千分之六,直隶是千分之三,江苏是千分之一,江苏人才济济,生源数额少,很难考。”
春南说:“再难考,江苏考中的进士也最多,我们丹阳从唐至今就考中进士二百二十多人,比好多省都多,再难考,学而优的都能考上。若能考上做官,除了光宗耀祖,也好为民做事,积德行善,老话说得好,公门中好修行。”
“我想到云南广西等边远地方去考,容易考入公门。”
“别想投机取巧,朝廷有规定的。”
郑百香对儿子去镇江参加府试也不赞成,说:“考个廪生也不容易,一个府能考个十个八个就不错,洪先生家纪富都不考。”
“纪富不是不考,他祖籍不在镇江,没有资格考,他要在当地住够二十年,现在还差几年呢;有机会还是考一考,考上了可为民做事,考不上也见世面长见识,我当年是赶上长毛反乱,没有考,很是遗憾。”
九贞身体不好,天冷早早就上了床,坐在床上吃晚饭,听到儿子儿媳为孙子考试的事争论,不耐烦地说:“考就考吧,别争了。”
春南和郑百香不再说话,低头吃饭,九岁的蒋良说:“我长大了,也去考,考个状元回来。” 他的声音不大,就像秋后的蝉声,他从小多病,身体瘦弱,九岁的孩子,个子和六七岁差不多,饭吃得不多,也不爱玩,说话也少,别人不和他说话,他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每天吃了早饭去洪家私塾念书,放学便回家,不和同伴追逐游戏,喜欢一个人待着,看看书,看看天,看看花,看看猫狗。他身体不好,脑子特好,书念一遍就能背诵,说起科考兴趣很高,此时他又说科考事,春南怜爱地说:“你多吃点饭,吃饭多,身体才好,才长个儿,长大以后再去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三天后,春南和荆时怀办了买卖手续,荆时怀拿着银子回家,早有人在家等候,春南拿着田契回家,往桌上一放,蒋贤拿起来看,只见上面写着:
立卖地契人:荆时怀。因为迁居使用不便,今将大兴塘祖遗水田两块计八亩一分,其地东至彭德荣地边,西至河,南至道,北至王广柱地边,四至分明,出入依旧。立契卖与本保何家庄蒋春南名下为业。同中做时价银二百两,本日银业两清,并无短欠。日后如有一切违碍,卖主一面承当。空口无凭,立卖契永远存照。
光绪九年腊月二十二日。
立卖契人:荆时怀 中人:李治同,彭前圣
人名旁边按着鲜红的手印。
蒋贤看完,把田契放在桌上,问父亲:“银子给荆时怀啦?”
“给了。”
“我去要银子。”蒋贤连衣服也没换,小跑着去荆时怀家,一会儿神情沮丧的回来了,说:“我晚了一步,银子都让人拿走了。”他埋怨父亲:“你给他银子时少给他十两就好了。”郑百香也抱怨照丈夫:“你也太死板了,人家的事都当事,自家的事就不放心上。”春南沉下脸说:“我说过一码归一码,我才不给他擦屁股,他自己的事他自己解决。”
吃晚饭时,春南又说起镇江府试之事,说:“我问了几位参加过府试的老先生,一般是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文章三篇,做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考《五经》,文章五篇;第三场是时务策问,作文一篇,你除了背书,到街上看看上海出的报纸,了解一下时务大事。”
蒋贤说:“我们这儿经济富庶,教育发达,朝廷在江苏收的赋税最重,可是给江苏的生源名额却最低;云南生源数跟总人口数比是千分之六,直隶是千分之三,江苏是千分之一,江苏人才济济,生源数额少,很难考。”
春南说:“再难考,江苏考中的进士也最多,我们丹阳从唐至今就考中进士二百二十多人,比好多省都多,再难考,学而优的都能考上。若能考上做官,除了光宗耀祖,也好为民做事,积德行善,老话说得好,公门中好修行。”
“我想到云南广西等边远地方去考,容易考入公门。”
“别想投机取巧,朝廷有规定的。”
郑百香对儿子去镇江参加府试也不赞成,说:“考个廪生也不容易,一个府能考个十个八个就不错,洪先生家纪富都不考。”
“纪富不是不考,他祖籍不在镇江,没有资格考,他要在当地住够二十年,现在还差几年呢;有机会还是考一考,考上了可为民做事,考不上也见世面长见识,我当年是赶上长毛反乱,没有考,很是遗憾。”
九贞身体不好,天冷早早就上了床,坐在床上吃晚饭,听到儿子儿媳为孙子考试的事争论,不耐烦地说:“考就考吧,别争了。”
春南和郑百香不再说话,低头吃饭,九岁的蒋良说:“我长大了,也去考,考个状元回来。” 他的声音不大,就像秋后的蝉声,他从小多病,身体瘦弱,九岁的孩子,个子和六七岁差不多,饭吃得不多,也不爱玩,说话也少,别人不和他说话,他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每天吃了早饭去洪家私塾念书,放学便回家,不和同伴追逐游戏,喜欢一个人待着,看看书,看看天,看看花,看看猫狗。他身体不好,脑子特好,书念一遍就能背诵,说起科考兴趣很高,此时他又说科考事,春南怜爱地说:“你多吃点饭,吃饭多,身体才好,才长个儿,长大以后再去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