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于禁回朝陵画死-第4/7页

加入书签
        如三国演义所言,黄初二年八月十九日早朝,贾诩出班奏曰:“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咨拜伏于丹墀。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丕又问曰:“吴主颇知学乎?”咨曰:“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丕曰:“朕欲伐吴,可乎?”咨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丕曰:“吴畏魏乎?”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丕曰:“东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丕叹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当之矣。”于是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赵咨谢恩出城。

        于禁和七军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等人站在太极殿外,望着殿瓦上的太阳,内心惴惴不安。自早朝上殿前,各服色的文武百官进殿之时,除了王朗、贾诩、司马懿等一班曹操时的老臣和他打了招呼外,其他人没有理他。低首不语的于禁,听到了百官们的窃窃私语。有嘲笑,有轻视,有打趣,更多的是鄙夷。于禁在大庭广众之下,紧紧抵下了头。及至东吴使者赵咨出来,和于禁打了一下召呼,于禁才发现双脚都麻了。他整了整衣冠,忽听得内里大喊:宣益寿亭候于禁进殿。

        在引礼官带领下,须发皆白的于禁等人迈进了太极殿东堂。文武百官两侧侍立,于禁站到殿中,长跪于地:“罪臣于禁,参见陛下。”,拜一下,叩三个头,走几步,拜一下,叩三个头,再走几步,拜一下,叩三个头。

        站于两旁的百官,见到于禁须发皆白,不顾老迈行此大礼,内心不由生出同情心来。然而,不少官员知道于禁降而庞德战死,又想起曹操“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的评语,厌恶之感油然而生,于是拂袖将头偏在一旁,不再理睬。

        高坐于宝座上的曹丕对于禁如此跪法还算满意。见于禁九叩已毕,道:“爱卿平身。”

        于禁伏于地上,道:“罪臣兵败被擒,有辱陛下圣明,愿陛下降罪。”曹丕笑道:“昔日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视丧师於殽,一样东山再起,胜败兵家常事,于爱卿要重新振作,以功绩洗刷耻辱。”于禁听闻,流泪满面:“臣身为降虏,又不能死,一至东吴,时时思念归国,东吴虞仲翔曾说:‘不如斩之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臣早有死志,不愿死在东吴,今已得拜见陛下,心愿已了。”

        就在于禁俯首听曹丕出言之时,王朗出班道:“于文则,陛下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晓喻于你,而你却求一死,将置陛下天恩于何地?”于禁尚未及答,司马懿出班道:“你系先帝老臣,素以毅重,樊城一战,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何求速死。”曹丕垂泪道:“荀林父、孟明视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确如仲达所言非战之咎,爱卿不辞辛劳,重归故国,胜败兵家常事,足见爱卿心系家国。朕赐你无罪,并拜卿为安远将军,实心用事去吧。”

        于禁愣了,皇帝竟然为自己流泪,不由大为感动,痛哭于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天恩于万一。”曹丕道:“虞仲翔如此对待我大魏老臣,朕就在此设一虚座,看他什么时候来。”于禁道:“虞翻也是诚实君子,臣将以此自砺。”散骑常侍蒋济出班奏道:“于文则离大魏两年,陛下不如恩准其回泰山郡巨老家,父子团聚一番后,再来任职。”曹丕准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