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请诸公下马。”于禁正思索间,贾诩来到于禁车边说道。军士掀开马车前帘,于禁老态龙钟地下了马车,和另外四人,走到贾诩面前,长礼一揖:“罪臣于禁等人,有辱上国体统,今回国受刑,请太尉成全。”
贾诩看了一下须发皆白,身形枯槁的于禁,扶了起来:“文则老弟,何必如此自责。”眼神中既有怜惜,但隐隐中透出一丝不易觉察的鄙夷。
于禁久为大将,岂有不察觉之理。他再施一礼:“请太尉转达天听,禁等丧师辱国,就在此待罪。”贾诩安排了于禁等人住处,道:“文则言重,东吴有书在此,某现就去递交,过后王司空与诸公一见‘’进食。”贾诩去了。
于禁在官员安排下洗漱一新,换了一身衣服。于禁察觉到,这些侍奉他的人虽然十分客气,但眼神中却透出无法掩饰的鄙夷。于禁心如刀割,待官员起起离去,他瘦削的老脸上终于又流下两行老泪。这时,门外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紫服的官员走了进来:“文则兄,你受苦了。”于禁仔细一看,原来是司空王朗。于禁出征前,王朗是大理寺卿,如今已位至司空。先前,正是得王朗举荐,于禁才入曹操麾下,成为早年跟随曹操的元老级人物。如今三十年过去,自己背负降将之名而来,于禁不由唏嘘不已。
二人见礼毕,王朗叹道:“文则,你好糊涂啊。”声音中饱含失望,又有着深深的责备。
于禁看着举荐自己的王朗,一股深深的悔恨涌上心头:“禁愧负明公。”王朗示意于禁膝坐后,道:“樊城之败,乃天不作美,非战之罪。司马仲达(司马懿)与蒋子通(蒋济)早已言明。然东吴送你归国,却让陛下好生难堪。”于禁一脸茫然地看着王朗。王朗道:“东吴见刘备势大,恐不能敌,这才将您等送归上国,赵咨此次前来,向我大魏称臣,奏章言辞谦卑,表面看是结好上国,实是拉大魏下水,并试探陛下对文则你的态度。”
于禁一听懵了:“若如此,我将何以自处。”王朗没有正面回答,言道:“文则啊,自破黄巾以来,你我跟随武帝凡三十余年,武帝对你寄望既厚,信任又多,后听闻你被关羽所擒,而庞令明死战,以死报国,两相比较,武帝很是伤感。”
于禁听了,双眼泪流,道:“武帝对罪臣如何看待。”王朗道:“武帝闻令明战死,文则你投降,不由叹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于禁听了,欠身于地:“武皇帝深知禁心,而禁有负于先帝。”
王朗道:“我也是好奇,故有此问:文则为何降了关羽?”于禁道:“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禁等与令明率七军四万人欲解樊城之围,不想十数日大雨,沔水猛涨,大水突至,七军皆被水淹,禁欲力战,见数万将士,在大水中挣命,禁心不忍,为关羽所擒,实为水中数万将士性命。”王朗点头道:“后来三万将士皆被送至江陵,并未杀害。”
于禁道:“某在江陵,见关羽粮少,三万将士食少,本想伺机举事,不想吕子明白衣渡江,大事未起,又被掳至东吴,数受虞翻之羞辱。又听闻武帝驾崩,新皇即位,禁至此无以自诉。”王朗道:“文则,我有一事不明,尔带兵三十余年,既然大雨十余日,文则为何不移营高处?”
于禁忽然不语。王朗见于禁不答,徐徐说道:“君被关羽所擒,已与投降无异。三万精兵遭俘,荆州刺史胡修投降。河南孙狼、邺城魏讽反叛。及陛下初祚,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若不是贾景伯(贾逵)建议给他们提供路费、口粮,准许他们回乡务农,青州兵必为内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贾诩看了一下须发皆白,身形枯槁的于禁,扶了起来:“文则老弟,何必如此自责。”眼神中既有怜惜,但隐隐中透出一丝不易觉察的鄙夷。
于禁久为大将,岂有不察觉之理。他再施一礼:“请太尉转达天听,禁等丧师辱国,就在此待罪。”贾诩安排了于禁等人住处,道:“文则言重,东吴有书在此,某现就去递交,过后王司空与诸公一见‘’进食。”贾诩去了。
于禁在官员安排下洗漱一新,换了一身衣服。于禁察觉到,这些侍奉他的人虽然十分客气,但眼神中却透出无法掩饰的鄙夷。于禁心如刀割,待官员起起离去,他瘦削的老脸上终于又流下两行老泪。这时,门外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紫服的官员走了进来:“文则兄,你受苦了。”于禁仔细一看,原来是司空王朗。于禁出征前,王朗是大理寺卿,如今已位至司空。先前,正是得王朗举荐,于禁才入曹操麾下,成为早年跟随曹操的元老级人物。如今三十年过去,自己背负降将之名而来,于禁不由唏嘘不已。
二人见礼毕,王朗叹道:“文则,你好糊涂啊。”声音中饱含失望,又有着深深的责备。
于禁看着举荐自己的王朗,一股深深的悔恨涌上心头:“禁愧负明公。”王朗示意于禁膝坐后,道:“樊城之败,乃天不作美,非战之罪。司马仲达(司马懿)与蒋子通(蒋济)早已言明。然东吴送你归国,却让陛下好生难堪。”于禁一脸茫然地看着王朗。王朗道:“东吴见刘备势大,恐不能敌,这才将您等送归上国,赵咨此次前来,向我大魏称臣,奏章言辞谦卑,表面看是结好上国,实是拉大魏下水,并试探陛下对文则你的态度。”
于禁一听懵了:“若如此,我将何以自处。”王朗没有正面回答,言道:“文则啊,自破黄巾以来,你我跟随武帝凡三十余年,武帝对你寄望既厚,信任又多,后听闻你被关羽所擒,而庞令明死战,以死报国,两相比较,武帝很是伤感。”
于禁听了,双眼泪流,道:“武帝对罪臣如何看待。”王朗道:“武帝闻令明战死,文则你投降,不由叹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于禁听了,欠身于地:“武皇帝深知禁心,而禁有负于先帝。”
王朗道:“我也是好奇,故有此问:文则为何降了关羽?”于禁道:“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禁等与令明率七军四万人欲解樊城之围,不想十数日大雨,沔水猛涨,大水突至,七军皆被水淹,禁欲力战,见数万将士,在大水中挣命,禁心不忍,为关羽所擒,实为水中数万将士性命。”王朗点头道:“后来三万将士皆被送至江陵,并未杀害。”
于禁道:“某在江陵,见关羽粮少,三万将士食少,本想伺机举事,不想吕子明白衣渡江,大事未起,又被掳至东吴,数受虞翻之羞辱。又听闻武帝驾崩,新皇即位,禁至此无以自诉。”王朗道:“文则,我有一事不明,尔带兵三十余年,既然大雨十余日,文则为何不移营高处?”
于禁忽然不语。王朗见于禁不答,徐徐说道:“君被关羽所擒,已与投降无异。三万精兵遭俘,荆州刺史胡修投降。河南孙狼、邺城魏讽反叛。及陛下初祚,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若不是贾景伯(贾逵)建议给他们提供路费、口粮,准许他们回乡务农,青州兵必为内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