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要的就是话语权-第2/3页

加入书签
    所谓的包田协议就是你这一块地一年内的所有的产出,海王都收了,价格也随行就市。

    药农们难得找到了一个稳定的收货老板,自然也乐意签约。

    就这样,海王几乎垄断了文山境内大部分的货源,成为了文山除云药广药两家大厂之外的第三大成品三七药材的加工商。

    ……

    由于海王的强势介入,文山的整个三七产业受到了影响。

    很多商人忽然发现市面上流通的三七越来越少,三七的辅料却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差。

    这不科学啊!

    三七成品跟辅料是相辅相成的。

    三七辅料大量的上市造成了价格的坍塌,三七成品的供应量也要增加才是。

    但现在的情况是三七成品却越来越少?

    物以稀为贵!

    三七成品少了,价格自然有些抬头,有货的商人们也开始坐地起价。

    几年不温不火的三七开始缓缓的上涨?

    自古买涨不买跌,三七上涨了,商人们自然来了兴趣,不少人纷纷跑下乡,去找加工厂买货。

    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原本林立的小加工厂忽然间都关门了。

    老板也都联系不上了。

    这什么个情况?

    一众商人也是面面相觑。

    不过找货要紧,其他都先放放。

    这些人关系广路子多。

    有的找到以前搞货的老板,已经变成经纪人的老板告诉他们,想买货,去海王。

    有的找到了药农,问他们的鲜货都卖给了谁。药农也告诉他们,海王包圆了。

    也有的摸到了一些残存的厂子,但这些厂子基本上也是供不应求。

    涨价了吗,三七自然快一些。

    厂子老板也明里暗里的点出,要问搞三七的哪家强,云省文山找海王。

    别人可能没有,但海王一定有。

    无数的渠道,无数的消息,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标——海王。

    海王公司虽然垄断了一多半的货源,那也只是在加工层次上,在产业终端市场却名度不响。

    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

    不过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那就不能放过啊。

    很多老板们杀向了海王。

    这其中有当地市场的批发商,有外地来的老板,也有药企的采购员。

    大家不约而同的来到了海王门上,想要购买三七。

    陈阳就一句话。

    三七没有,辅料多的是。你们要不要?

    众老板自然不信。

    他们也打听到海王今年收了大量的三七鲜货,手中的三七成品肯定不少。

    我们真心要买货。

    价格可以谈的?

    不出价,这还怎么谈?

    陈阳也不废话。

    今天还有事,各位先请吧。

    把老板们打发走了,陈阳开始关门闭户,对外说出差了,谁来了也不见。

    “老弟啊,你这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