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1更+2更

加入书签


第三十九章

        三炷香时间门到后,  一十九个小班学子便将试卷全部交了上来。

        第一堂课,又开始考剩下的一十一个成人大班,同样三炷香的时间门,  同样的答题规矩。

        叶兰亭看他们那表情就知道,  大人比孩子更抓瞎,上课的时候浑水摸鱼居多,认真学的没几个。

        难怪刘小强那样的学了两个月连最简单的账都算不好。

        叶兰亭绷着脸,  面无表情监督他们答题。

        “今天这次考试关系到你们接下来工坊的派岗,  也检验你们平时上课的成果。成绩不合格的,工厂是不录用的。”

        叶兰亭一边敲打他们,一边拿起之前孩子们交上来的答卷审改。

        前面的诗文考题和算术考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就由薛霁安来改。最后面的三道问答题,  这个没有固定答案,  有时候孩子们一些天马行空的回答也会给叶兰亭带来启发,所以她亲自改后面的几道题。

        大多数的孩子前面那些标准考题都还是能答对,因为基本考的都是文字组词和算术加减,  天天都在教,  资质再差的学生教上三五遍也该会了,  所以大多数表现不好的都在后面三道问答题。

        比如第一道题,  叶兰亭出的考题是这样的:

        村里只有一头牛,  如果张家和李家同时都要借牛,  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就把这些孩子给难住了,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答。

        有的写:村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有的答:谁家的地少就让谁家先犁;又有的答:给张家先用,  让李家自己去李家庄借牛,  他姓李,很有可能在李家庄有远亲。

        叶兰亭莞尔一笑,这些孩子还真是答什么的都有,  五花八门的。

        再比如第一道题,叶兰亭的问题是这样的:

        假如你在不熟悉的荒郊野外和同行伙伴走丢了,又身无分文,你该怎么办?

        叶兰亭出这些问答题,就是想看看这些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将一摞答卷翻下来,对这些作答都不算很满意,唯独两个人,给出的答案让她眼前一亮。

        “让张家和李家合力一起犁地,今天犁这家的,这家就播种,明天犁那家的,那家就播种,不耽误时间门还能合作效率快。”

        “张家和李家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一个人负责犁地,一个人负责播种,便可以只用一半的时间门干完两家人的活,还能给后面来借牛的人家腾出时间门。”

        第一题:

        “首先不能慌,在走丢的沿路留下同伴能认出的记号,方便他们找到自己,然后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继续朝着队伍目的地前行,如果不能汇合,可考虑单独完成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