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生于广宁中后所,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生母早亡,天启二年,吴襄奉旨调进京,续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二年,皇太极亲率五、六万大军,避开明朝构筑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直趋京畿,史称"己巳之变"。
面对来势凶猛的清军,朝野非议颇多,又恰逢皇太极设计反间,生性多疑的崇祯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关宁军入卫以来受到不公正待遇已久,连获广渠门、左安门二捷,却仍被当作奸细谩骂,在城壕露宿半月,京营从城上扔砖砸死三人,选锋出城砍死六人,巡夜兵丁被杀或勒索,等到袁崇焕蒙冤,众将士已是心灰意冷,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竟不听祖大寿号令,径自向东奔去。
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城,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
崇祯五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最后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而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将军,时年20岁。
崇祯八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崇祯十一年九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26岁。
崇祯十二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
崇祯十三年,明军与清军在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他拼命冲杀,与建虏军血战,但因建虏勇猛异常,最终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但这一场仗令吴三桂名声大作。
崇祯十六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寿在盛京收到吴三桂的来信,祖大寿将来信转交皇太极,皇太极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殊可惜耳。"吴三桂在动摇中,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下了后路。
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建虏军,行军迟缓,到达时建虏军已退,但是崇祯还是很器重他,感谢他来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祯帝在武英殿宴请来勤王的吴三桂等人,赐吴三桂尚方宝剑。
京师危急,朱由检下令吴三桂率军勤王,此时,吴三桂驻军宁远,宁远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一个城池,吴三桂撤军勤王,宁远的百姓及官兵家眷必遭建虏劫掠,为此,吴三桂必须先将百姓和官兵家眷一同撤往关内,历时七天才完成,十五日才从山海关出发。
为了促使吴三桂尽早动身,朱由检起用了早就卸职的吴三桂的爹吴襄协理京营,朱由检这个人刻薄寡恩,不论文武都不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卖命,而明末由于朝廷缺钱,军队常常欠饷,所以,军队也不听朝廷调遣是常有的事儿,朝廷下达命令,军队便以缺少饷银,粮草为借口,迟迟不动,朝廷也没有办法,更是有将领视军队为自己处世立命的本钱,拥兵自重,讲价讨价成为常事儿,这吴三桂还在山海关,吴襄便派人给吴三桂送去了信,告诉吴三桂不要急着来京,路上要慢点,吴三桂当然知道吴襄是什么意思,你先到了就的去和李自成的农民军玩命,如果走慢点,等大家一起到了,就可以少损失一点自己的人马,最好是别的军队先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崇祯二年,皇太极亲率五、六万大军,避开明朝构筑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直趋京畿,史称"己巳之变"。
面对来势凶猛的清军,朝野非议颇多,又恰逢皇太极设计反间,生性多疑的崇祯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关宁军入卫以来受到不公正待遇已久,连获广渠门、左安门二捷,却仍被当作奸细谩骂,在城壕露宿半月,京营从城上扔砖砸死三人,选锋出城砍死六人,巡夜兵丁被杀或勒索,等到袁崇焕蒙冤,众将士已是心灰意冷,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竟不听祖大寿号令,径自向东奔去。
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城,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
崇祯五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最后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而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将军,时年20岁。
崇祯八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崇祯十一年九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26岁。
崇祯十二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
崇祯十三年,明军与清军在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他拼命冲杀,与建虏军血战,但因建虏勇猛异常,最终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但这一场仗令吴三桂名声大作。
崇祯十六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寿在盛京收到吴三桂的来信,祖大寿将来信转交皇太极,皇太极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殊可惜耳。"吴三桂在动摇中,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下了后路。
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建虏军,行军迟缓,到达时建虏军已退,但是崇祯还是很器重他,感谢他来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祯帝在武英殿宴请来勤王的吴三桂等人,赐吴三桂尚方宝剑。
京师危急,朱由检下令吴三桂率军勤王,此时,吴三桂驻军宁远,宁远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一个城池,吴三桂撤军勤王,宁远的百姓及官兵家眷必遭建虏劫掠,为此,吴三桂必须先将百姓和官兵家眷一同撤往关内,历时七天才完成,十五日才从山海关出发。
为了促使吴三桂尽早动身,朱由检起用了早就卸职的吴三桂的爹吴襄协理京营,朱由检这个人刻薄寡恩,不论文武都不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卖命,而明末由于朝廷缺钱,军队常常欠饷,所以,军队也不听朝廷调遣是常有的事儿,朝廷下达命令,军队便以缺少饷银,粮草为借口,迟迟不动,朝廷也没有办法,更是有将领视军队为自己处世立命的本钱,拥兵自重,讲价讨价成为常事儿,这吴三桂还在山海关,吴襄便派人给吴三桂送去了信,告诉吴三桂不要急着来京,路上要慢点,吴三桂当然知道吴襄是什么意思,你先到了就的去和李自成的农民军玩命,如果走慢点,等大家一起到了,就可以少损失一点自己的人马,最好是别的军队先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