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的灯火依次复燃,延伸出的光亮洒满了地宫的角落。
尘封千年的遗迹终于从迷雾之中走出。
偃师神色复杂的抬眼望去,目力所及仍是看不到遗迹的边。
这让他的心里有了一丝的慰藉。
也不枉偃师家族7代的心血。
从祖上第一代偃师发迹开始,就一直死磕这座遗迹地宫。
末了还留下遗训,往后子孙,都要继承偃师之名,完成他的遗志。
本家祖上姓“李”,
但是偃师这个称呼用的多了,原来的姓名反而渐渐淡忘。
到了第三代子孙,索性直接不取名,只是有个好记顺口的诨名。
比如他,因是第七代偃师,也便小七,七娃的叫。
等到了一定年岁,便会继承“偃师”之名,成为家族的代行者。
不过好在,祖祖孙孙几百年的执著,终于在今天看到了结果。
在他这七代偃师的眼睛里,终于是映照出了地宫内的一角。
偃师刚刚向前迈出一步,眼角就闪过一道银光,心里暗道不好。
银光如铡,从洞顶,如流星般坠向地面。
电光火石之间,“哧”的一下,偃师的脚已经应声而开。
紧闭着双眼,偃师颤抖着控制意识,查看着左脚的的情况。
大拇指动了动,还好。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一切反馈正常,睁眼看了看被铡断的木片,偃师呼出了一口凉气。
---------
《列子·汤问》记载,昔日周穆王狩猎,返回的途中遇见一位名叫偃师的奇人。
周穆王询问跟在偃师后面的人是谁?
才知,那个神色动作与常人无异的人,竟然是偃师所操纵的玩偶。
----------
这是记载在古书上的故事,距今怕是足有千年之久
他的家族自命偃师,不过近来数百年之事,自然不会与古“偃师”有关。
但是这传下来的操偶之术,倒是真像这古“偃师”的衣钵。
神乎其技,比如刚才李代桃僵的之术,
让傀儡瞬间替换位置,代你受难,刚才他不敢睁眼,就是因为事出突然,他也无法保证术法的百分百复现。
不过还好,只是虚惊一场,抹了抹额头的虚汗。
这甬道的出口,迎面便是地宫的阙门,恐怕得意忘形的人不在少数。
倘若不是偃师的绝技,小七已经横尸当场。
真是惊险。
-----
微风拂面,还有田草,土地的芳香,带走小七的冷汗的同时,也给他留下了一份舒适的凉意。
一般的地下处所,多是用作,埋葬,隐藏之用。
绝对讲究的是密封,锁死。
别说此等微风,就是墙壁上的细小裂缝都是不会被允许的。
因为这些都代表这里的结构不稳定,
或许百十年不会显现,但是千余年时间冲刷,再小的裂缝也会被无限放大,
受力结构的缺陷,注定这一处疏漏会爆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便是如此。
然而这里的微风,证明这里相比于埋葬,
更像是修建的一处行宫,只是地点较为独特罢了。
当然,是后天地震等灾害所破坏的可能性也有,
只是小七更愿意相信前者而已。
---
走在碎石所铺就的小路上,
看着四周的景物
左右两边皆是麦田,沿着小路种着一二果树,麦地里还有一二收割后的遗穗,
小七一时间有点恍惚
自己是走过那个通道,是走进了山,还是走出了山?
原来自己生活的地方才是井底吗?
不过抬头望去,还是熟悉的岩顶,让他稍有慰藉。
不一会,小七就来到了城墙外侧,
朱红色的外墙高达十来丈,
城墙之上两侧立有延伸出来的角楼,好似巨兽的两只利爪
中间则是一座大殿,大殿下方便是巨大的城门,
小七暗自乍舌,起初他出来的通道口离得远,立得高,
远远望来,并不会觉得这座宫殿有太大的压迫感,
走到进来,才觉得城高墙坚,宛如一只巨兽匍匐蜿蜒。
大门虽然没有打开,不过好在两侧有两道较小的通道,并未关闭,
小七直直的走到关闭的巨门之下,抬首望向巨门之上的缥缈宫殿,
宫灯的光影,穿过遥远的空间,洒在小七的背影之上
借着这道光影,小七笼在袖中的手轻轻一抖,接着脸色一白,身形踉跄的后退了两步。
古怪的事情出现了,
被那道光影照出的影子,却牢牢的钉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