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杨山长经常会邀请德高望重的大儒到大讲堂临时授课讲学,书院学子都可以去听课。整个学院的教学师资毋庸置疑是高水平的。
百川书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次的班级,阎淳现在为丁班外舍学子,据打听,甲班都是举人,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可以自由地去听大儒们在讲堂的授课,也可以请长假游学,但必须按时参加岁考。
乙班丙班丁班要按照学院的规定学时上课,乙班都是秀才,丙班是童生,丁班是白身。每个班次又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子从外舍升入内舍,或者从内舍升入上舍,都必须修积到足够的学分,书院设有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逢考试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次,只有前十名学子能评为上等次。连续5次评为上等次或者岁考前五名,就可以升舍。
同阎淳同斋舍的舍友叫胡旭维,乃是胡翰林的次子,十二岁,学业很优秀。俩人都是官宦人家,有共同语言,彼此相处起来很融洽。
书院里的学子都是一心钻研学问的,大部分人的目标还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还有一小部分,纯粹就是来钻研探讨学问的,以期将来有一天当名满天下的大儒。
书院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加之考试频繁,若是连续三年岁考都是下等次就会被退学,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彼此间的斗争暗流涌动,好在君子动口不动手,最多是嘴上讽刺不屑几句,甚少有打架斗殴,书院的学规在上,等闲都不敢违反。
阎淳的书院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早晚跑步练拳、背诵经文,课上听学识渊博的夫子讲解书经,课下完成课业,中途抽空到藏书楼借阅书籍。然后参加旬考、岁考,学习的日子就这样紧张忙碌的慢慢流逝。
时间飞逝,眨眼间四年过去,阎淳已然长成了一个十二岁的翩翩美少年,今天是县试的第一天,阎淳站在府衙外,看着长长的队伍,轻轻地皱了下眉头,提过小厮手中的考篮,和其他四位同窗打了招呼,五人排队站到了其中一队的后面。
经历衙役身份确认,到小屋搜身后进入考场,有了堂坐的廪生作保,五人互相结保后,才分别领取号牌。
阎淳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了座位,仔细整理的一下书桌,才坐了下来。
好在运气还不错,分到了一个小号,离厕所远着呢,阿弥陀佛啊!
这北方二月的天真冷啊,好在阎淳穿了六件厚棉布衣,才没有冻着。
考试的铜锣声响了起来,考场的衙役分发了试卷,阎淳拿到试卷,看了看,第一场考的是六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不难,稍稍思索了一番,提着毛笔,流利地答了起来。
第一场早早结束,阎淳回到了租的住宅里休息。每日依旧看书写文章。隔日,小厮带来了消息,第一场过了,阎淳点了点头,开始准备第二场考试,就这样,连续考了五场考试,县试结束了,阎淳回到了阎家等候消息。
很快,县试放榜了,阎淳得了第三名,顺利过关。案首是一名年轻的学子叫陆渊的,据说也才十六。
好在阎淳心态很好,只求顺利考取秀才,尽力就好,放宽心态,又开始了府试的备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百川书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次的班级,阎淳现在为丁班外舍学子,据打听,甲班都是举人,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可以自由地去听大儒们在讲堂的授课,也可以请长假游学,但必须按时参加岁考。
乙班丙班丁班要按照学院的规定学时上课,乙班都是秀才,丙班是童生,丁班是白身。每个班次又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子从外舍升入内舍,或者从内舍升入上舍,都必须修积到足够的学分,书院设有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逢考试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次,只有前十名学子能评为上等次。连续5次评为上等次或者岁考前五名,就可以升舍。
同阎淳同斋舍的舍友叫胡旭维,乃是胡翰林的次子,十二岁,学业很优秀。俩人都是官宦人家,有共同语言,彼此相处起来很融洽。
书院里的学子都是一心钻研学问的,大部分人的目标还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还有一小部分,纯粹就是来钻研探讨学问的,以期将来有一天当名满天下的大儒。
书院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加之考试频繁,若是连续三年岁考都是下等次就会被退学,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彼此间的斗争暗流涌动,好在君子动口不动手,最多是嘴上讽刺不屑几句,甚少有打架斗殴,书院的学规在上,等闲都不敢违反。
阎淳的书院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早晚跑步练拳、背诵经文,课上听学识渊博的夫子讲解书经,课下完成课业,中途抽空到藏书楼借阅书籍。然后参加旬考、岁考,学习的日子就这样紧张忙碌的慢慢流逝。
时间飞逝,眨眼间四年过去,阎淳已然长成了一个十二岁的翩翩美少年,今天是县试的第一天,阎淳站在府衙外,看着长长的队伍,轻轻地皱了下眉头,提过小厮手中的考篮,和其他四位同窗打了招呼,五人排队站到了其中一队的后面。
经历衙役身份确认,到小屋搜身后进入考场,有了堂坐的廪生作保,五人互相结保后,才分别领取号牌。
阎淳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了座位,仔细整理的一下书桌,才坐了下来。
好在运气还不错,分到了一个小号,离厕所远着呢,阿弥陀佛啊!
这北方二月的天真冷啊,好在阎淳穿了六件厚棉布衣,才没有冻着。
考试的铜锣声响了起来,考场的衙役分发了试卷,阎淳拿到试卷,看了看,第一场考的是六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不难,稍稍思索了一番,提着毛笔,流利地答了起来。
第一场早早结束,阎淳回到了租的住宅里休息。每日依旧看书写文章。隔日,小厮带来了消息,第一场过了,阎淳点了点头,开始准备第二场考试,就这样,连续考了五场考试,县试结束了,阎淳回到了阎家等候消息。
很快,县试放榜了,阎淳得了第三名,顺利过关。案首是一名年轻的学子叫陆渊的,据说也才十六。
好在阎淳心态很好,只求顺利考取秀才,尽力就好,放宽心态,又开始了府试的备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