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西亞朝庭內正為昨晚乘空馬到達的布魯特使帶來的消息騷動不已。
位於普羅西亞外海的島國布魯是東方貿易航路的門戶,同時也是南北海上聯絡的中繼站。
大陸東岸三大國中,普羅西亞擁有最強大的海軍,西哈克也有一支頗具規模的艦隊,斯堪地的實力雖不及兩者,但許多私掠船都向該國繳稅納貢以換取靠港的權利,甚至接受任務或徵召,成為王國潛藏的海上戰力。
人口不過數萬也沒有最終手段的島國卻位於戰略要地上,能夠到現在還沒有亡國所依靠的就是轉口貿易和外交手段。
即使是和鄰國戰爭的狀態,普羅西亞武士仍然可以用高價買到由西哈克頂尖工匠打造的精美鎧甲和鋒銳寶劍,貴婦們依舊選購產自斯堪地的名貴雪貂皮草,那些都是布魯貿易商提供的貨品。
不只如此,還有許多稀有金屬、礦石和藥品也必需透過轉口貿易取得,這種情況三方皆然,因為得透過布魯商人才能取得某些本國所缺乏的貴重物資,所以在經貿戰略的考量上,東岸三個大國都必須維持這個轉運地的存在。
在軍事戰略方面,雖然普羅西亞強大的海軍可以輕易攻下這個島國,但是維持這個據點的代價是非常大的,且南北航路受制必定會引發兩國不安,海上的全面衝突將無可避免,到時帶國家巨大財富的東方貿易必定會受到重創。
而西哈克和斯堪地都明白佔領布魯等於是直接挑戰普羅西亞海軍,現階段就算聯合兩國的海上軍力勝算也十分微小,所以他們更需要這個緩衝區。
雖說三方都不希望在海上發生大戰,可是小衝突卻是從沒間斷過。
普羅西亞軍艦以緝捕走私和海盜為由攔檢兩國船隻,甚至沒收貨物。
西哈克和斯堪地私掠船則專搶普羅西亞商船,尤其針對東方貿易航路。
布魯的執政官很明白自己所面臨的局勢,選擇順從海上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卻又維持與另外兩國的關係。不想正面衝突的三大國對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無論是商業還是外交,情報都是至為重要的,因此布魯蓄養不少能長程飛行的優秀空馬以利快速傳遞消息。
西哈克透過布魯以歸還所佔領的土地為條件提出停戰協議,從其王都留斯坦乘空馬出發的信使在西哈克外海的島嶼據點將國書遞交給另一位待命的信使,接手的人將文書送回本國後再派特使前往普羅拉那,超過千哩的路途只花了三天。
外交的口頭承諾毫無價值,所以特使帶來藍伯特國王的書信,上面加蓋國璽可以視同有效文件。
事情來得太過突然,愛德恩三世連夜召集重臣們進宮商議。
雖說不久前敵軍才遭到挫敗,但仍保有可觀的實力,根本不必提出那種接近投降般的求和條件,因此有人懷疑其中有詐,建議先鑑定書信確認真偽。
比對之後果然有不尋常之處,「國璽印記為真,但書信和簽名雖然模仿的很像,可是都非藍伯特親筆。」掌理文書的大臣辨識後做出結論。
和談是一國大事,這種文件照理應該親自書寫以示慎重,最起碼也得加上親筆簽名。
會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可能,一是這封信並非出自國王本人意願,一是他已經無法寫字了。
掌理情報的大臣此時提供更多資料,「根據派在留斯坦的間諜回報,藍伯特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過,也很少召重臣進宮議事,
政務幾乎都是身邊的親信大臣在處理。但是人事職務卻沒出現什麼重大變化,而御醫幾乎一直留在宮中沒有回家。」
聽到這些說明,嫻熟政治的眾人也不需要他說出結論了。國王一直不露面而人事又沒有調整,就表示這不是政變,御醫的動向則說明君主的健康出現問題。
既然如此,就可以知道藍伯特已經病重到無法親筆簽名,只能授意臣子擬寫文書。應該就是自知命不長久,所以才會在這種時刻要求停戰,好專心處理繼承問題。
雖然才取得一場勝利,可是還不足以重創敵軍,西哈克兵又擅長防守據點,即使有優秀的指揮官和鄰國的援兵助戰,想用武力收回失土也必須付出重大代價。現在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在談判桌上收回領地,曉得這是自己大展長才的好機會,以外務大臣為首的文官們同聲倡議接受和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