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戰爭爆發

加入书签


普羅西亞是華斯特大陸東部大國,國土由東部有許多優良港灣的半島和西部肥沃豐饒的大平原所組成。

發達的海運促進商業的繁榮,對東方大陸的貿易更是為國家和商人帶來大筆財富,「像普羅西亞商人般富有」這個形容在大陸東部是大富翁的意思。

西部大平原被北邊的戴門河和南邊的沙法亞河兩條大河分成北、中、南三部份。

兩條大河及其支流灌溉廣大的農地,使得普羅西亞的糧食生產量遠超過鄰近各國。

而南方鄰國西哈克境內多為山地,蘊藏豐富礦產、鍛冶業發達,所生產的刀劍和鎧甲質量為華斯特東部各國之冠。

但西哈克由於可耕地不足,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如果遇到糧食歉收的荒年情形更為嚴重。

雖然可以輸出礦砂和工業產品以換取糧食,但幾座礦山在經過數百年開採後停產,讓他們知道礦產遲早有採掘完的時候。

而且在戰時必需由國外輸入糧食,也會造成補給上的困難,對於這個關係著國家安全的隱憂,有識之士莫不引以為患。

而西哈克周圍的地區,除了東方是海洋,南方為貧瘠的荒原,西南是乾燥的沙漠,西北則是帕威魯森林,這些地方都無法提供足夠的糧食。

唯一可以解決他們問題的就是奪取北方有豐富農產的普羅西亞南部平原土地,才有辦法長久地供應全國人民足夠的糧食。

但僅奪取平原的一部份,想長久保有無險可守的平原也十分困難,普羅西亞必定會設法奪回。

唯有併吞整個南部平原,以沙法亞河及其支流為天然屏障,並和帕威魯維持友好,以取得他們所出產的良種戰馬和性能優越的弓弩,配合本國出產的優良武器、鎧甲,組建強大的重騎兵團和弓箭部隊,到時候就算是要併吞整個普羅西亞,稱霸大陸東部也不是難事。

所以數十年來,西哈克一直將對外擴張的眼光放在普羅西亞南部平原上,但最近對帕威魯的外交卻出現重大挫敗,帕威魯的親西哈克的官員不是左遷便是被整肅。

而普羅西亞更是對西哈克近來的活動感到警戒,下令限制對該國的糧食輸出,使得西哈克國內的糧食供應更吃緊。

雖然較高的利潤讓邊境的糧食走私盛行,但所供應的糧食仍然有限,無法滿足西哈克國內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存糧問題讓西哈克根本無法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

這種想法普遍存在於普羅西亞軍方將領的腦中,甚至有人認為他們不開戰就已經擊敗西哈克王國,所以並沒有特別加強南方的軍備。

因此當西哈克的兩個軍團下轄十個師團,共計七萬兩千餘人的兵力越過國界在數天之內攻陷南部平原十幾個城鎮和近百大小村落,許多普羅西亞軍官都感到意外。

普羅西亞的南方軍團下轄四個師團,總兵力兩萬八千餘人相對於敵人顯得薄弱,在倉促應戰失利後,軍團長馬德米亞伯爵下令所屬各聯隊向北方移動會合重整。

參謀們彙整分析各聯隊偵察、接觸敵軍的報告後,馬德米亞確認西哈克軍並沒有攜帶大量糧食補給,進軍的速度也不快,都在攻克一個據點之後停留相當時間徵集糧食。

南方軍團的軍團長和幕僚們得到一個結論,西哈克確實沒有足夠軍糧持續作戰,他們是打算就地從普羅西亞境內取得補給。

從情報中馬德米亞也確認敵軍並沒有準備攻城塔、撞門鎚車、發石器、投石機等大型攻城武器,

所以把南方軍團的四個師團各分派在位於南部平原交通要道上四個有堅固城牆的城市防守,。

就算是就地取得木料,製造攻城機具也要花上相當時間,敵軍雖然有兵力的優勢,但缺乏攻城裝備的話,想攻陷任何一座城塞都十分困難,何況對方還要分派兵力控制已佔領的地區。

他認為只要讓敵軍得不到補給,對方就無法支持過冬季,所以在動員北邊各市鎮的警備兵力、向王都請求派軍支援的同時,也傳令南邊所有城鎮村落在敵人進攻之前先燒掉麥子已經結穗的農田,然後儘量抵抗以拖延敵人的進軍速度,並且在棄守時將所有無法帶走的存糧都毀掉。

他認為只要能爭取到足夠時間,等到各地的警備兵力集結完成和王都的援軍到達,就有足以和敵方對抗的軍力反攻,即使一時不能取勝,長久僵持下去對方也會因為缺糧而敗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