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 送信(三)-第3/3页

加入书签
王五说道:“这样,柳庄主,你先打点好车马,我去找寻他俩,他们一回来,你们就尽快起程。”柳闰余只得应允。

此时太阳下山,天色将黑未黑,王五换上夜行衣,背上包袱,从米店后门出来,直奔今早二柳曾歇脚的城郊十里亭。

亭子四下无人,王五认真地搜索着周围,却看见了石桌下有一个小钱袋,王五认得是柳威的钱袋子,知道是柳威柳迟遇险留下的暗号,料想若是遇到一般掳人劫财的宵小之徒,理应不是二柳的对手,那么对手应该武功不弱,不由得心下担心起来。

蔡州城郊有汝河留过,河岸两边平坦皆是庄稼地,六七户农家稀稀落落。王五便从这几户农家查起。

王五潜探了两户,也无甚奇怪之处,到得第三户的门栅栏前,见里头门户紧闭,也无烛火,屋后的柴房却发出亮光。便跃过栅栏,缓步来到柴房外,柴房门亦是闭着的,旁边一扇竹窗却开着。探头看去,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被绑在一根木梁上,不是柳迟是谁?

王五也不急着上前解救,想看清楚状况再出手。这时传来一个男人的说话声:“小孩,我现在耍出两招,如果你能告诉我招数来历,我便放了你的玩伴。”

另一个小孩的声音回答道:“大叔你真奇怪,把我们抓来,只要我们认你的招数,就是认不出来,我们也是冤枉啊。”这声音便是柳威。

那男人说道:“谁叫刚刚你对我不敬,我总要教训教训你们,本来我不屑与小孩子计较,但见你们功夫也还不错,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说错了半点,可别怪我不客气。”

王五微微侧身看去,一个身穿短褐布衣、衣服上都是补丁,满脸胡须的壮汉,扎着马步,似在运功。突然圆目一睁,微微吐出一口气,双掌平肩推出,收回胸前,又在推出,如此重复多遍,然后一手握拳收到腰间,另一掌缓缓又再推出。只听砰的一声,柴房中一堆禾秆四处飞散。柳威、柳迟大吃一惊,看得目瞪口呆,就连王五也惊诧不已,怎地这壮汉出掌如此缓慢,甚至看不出有使什么内劲,竟然能隔空把禾秆堆打散。

那壮汉问道:“怎样,小娃儿,能说出我这一下的名堂么?”

柳威摇头说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武功,实在说不出来。”

那壮汉面露得意之色,说道:“嘿嘿,那边小娃儿,你说呢?”

柳迟仍看着散乱的禾秆堆,呆呆出神,-似没有听见壮汉的问话。

那壮汉嘿的一声,一指戳在柳迟所绑的木梁上,只见木梁纹丝不动,但却被壮汉戳了一个透心窟窿。王五更是看得惊讶,这一戳的劲力需要穿透木梁,本来就需得十分深厚的内力,戳穿窟窿还能让木梁完好无缺立在那里的,此人的内功造化可以说是深不可测。心里本来寻思如何救人,眼下似乎与之硬拼已无丝毫胜算,不由得忧心起来。

注:1.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乾兴元年(1022年),包拯23岁,尚未中进士。历史上包拯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是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那时包拯已经46岁。因小说情节安排,此处作了与史实不符的年龄改动,本文后来包拯知开封府的情况亦同。

2.宋初管辖禁军和厢兵的最高中央机构是枢密院,后赵匡胤在总结唐末五代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教训,将兵权三分,而调兵权仍归枢密院,统军权则归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此后三衙即成为宋朝统军的最高机构,同时三衙也掌管大内的戍卫任务(大内侍卫即保护皇帝以及皇族的侍卫),而三衙最高长官称为:殿前都指挥使,俗称:殿帅。小说中,庞吉便是殿前都指挥使,而薛震就职的殿前都虞侯,则是其下级长官,位在副都指挥使之下,官阶从四品。史实中北宋一朝大部分时间,是由殿前副都指挥使掌握实权,而殿前(正)都指挥使一职,长期阙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