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齐,开元彰武

加入书签


    

    烟尘滚滚,铁甲铿锵,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品書網

    除了在天坛周围不断环绕的数万骁骑以外,其余兵士来到这里后,全部都是笔直的站立在两侧,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

    同一时间,紫禁皇城的承天、奉天等们相继开启,王争这次没有穿着那副亮闪闪的盔甲,却是身着专‘门’为他自己定制的黄‘色’衮服走出正‘门’。

    这黄‘色’衮服沿袭明制,虽然有齐军自己的特‘色’,但主流还是汉家的服装‘精’髓,面天龙纹饰栩栩如生,好像崛起的华夏巨龙一般,与关外满清那龙袍有着天壤之别。

    周边那些禁军兵士手举着红黄‘色’高招旗在两侧走过,他们也没有穿着一般禁军的甲胄,而是换了仪式专‘门’配备的银‘色’铁甲,端的是亮闪闪一片。

    王争身这件衮服,每一层都有着严格的制作规矩,针对于此,幕僚府甚至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是登基大典当日出了任何差错,负责的大大小小官员可都是要杀头掉脑袋。

    这种规矩虽然严苛,但却保证了做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最为‘精’良。

    现下王争身这件祭天衮服,剪裁得体,靓丽华贵,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东方帝国天子的九五至尊威仪。

    早等在各‘门’前的官员都身着崭新的朝服,在前朝“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经过金水桥走出,跟在禁军队列的后面。

    他们来到早是人山人海的天坛处,以“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两侧,恭恭敬敬的等待新朝皇帝走天坛和各路神仙沟通完成仪式。

    到了天坛最下面,所有人都停住动作,‘蒙’古骑兵为表对原皇帝的尊敬,翻身下马,右手在空画了个圈,将腰弯到了地。

    荷兰骑兵也差不多,下马之后,代表荷兰将礼品献给负责官员,表示和即将兴起的东方帝国建‘交’之意。

    这个时候,王争既不能乘坐各种车驾,也不能骑马,唯有步行。

    这天坛不是现代留存下来的清代天坛,而是为了节省时间,将原本明代的永乐皇帝祭天郊坛,改建为专‘门’给大齐皇帝登极祭天的天坛。

    天坛周围铺设百级阶梯,象征着王争一步步登天的路途。

    天坛顶部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神幄,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

    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单是在祝案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多达七百余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不是王争单人意愿所能改观。

    王争的祭位设于、两层平台的正南方,天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和韶乐。

    仆人们身穿各式礼服,将其排列整齐后,和下面那些武臣工还有十几万兵将一样静待王争登顶,入眼皆是肃穆壮观。

    在这天坛的阶梯,每走一步,王争心从愈发的平静下来,下面虽然‘乱’哄哄的,但同时却又显得非常寂静。

    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是登到顶部。

    王争走到主帝神位前,‘抽’出腰间带了多年,甚至有些·豁口的那口家传钢刀,最后看了一眼,用全力将其‘插’在石缝之。

    这刀象征着王争多年的征战生涯,将它留在天坛,也是王争对从前自己的一个告别仪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紧跟着,王争回过头去,拿起早有专人准备在神位前的纯金酒杯,看着脚下如同蝼蚁一般大大小小的人,缓缓将水倒了下去。

    “祭我三军英魂烈士!”

    这话喊完,大内总管曹化淳为了避免下面大部分人听不见的尴尬,小跑着站在天坛底部,直接朝前来参加登基大典的武臣工还有三军兵将宣读王争的称帝诏书。

    “朕惟国之君,自明运既终。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内有群寇纷争,外有蛮夷占辽,朕本庶民,荷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天命起于山东,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