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二艾蒿

加入书签


3.2.2艾蒿

艾蒿在小村的存在是人们都知道的,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知道,也知道一些艾蒿的用处。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采艾蒿是小村那时候的一种习俗,也一直延续了下来。五月节的艾蒿长到三四十厘米高了,粗细也有三毫米左右了,叶面上面灰白色的毛毛清晰可见,整体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小村人们也还用来放在脸盆里面洗脸。

五月节在小村是一个重要节日,前一天小村人会出去采艾蒿,艾蒿采回来就挂在门旁边上,说是可以辟邪气的,这个只是一个流传下来的传说,具体的内容也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差不多,就不再多加叙述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现在(2022年)的风俗,小村那时候并没有这样的风俗,大都都是吃饺子,煮鸡蛋这样的风俗,也就有了五月初四杀猪这样的风俗了,不过我说的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或者早一些,各家里面杀猪还是比较少的,即便真的有,也还是多数情况下都是要把肉卖出去的,自己吃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

买五彩纸叠葫芦这个风俗那时候还是有的,与我们今天也就差不多,不过小村那时候的纸葫芦样式比不上我们今天见到的各式各样的纸葫芦,样子比较原始,两个角或者四个角都有的,各个角上面再钉上穗子,底下也是有穗子的,这时候的葫芦就有五绺长髥了;那时候的穗子也就是五彩纸的纸条儿,并不如我们今天(2022年)见到的那样好看,更没有我们今天见到的精致。

3.2.2.1山蒜、山韭菜

山蒜长得和家里面的蒜苗几乎就是一个样子的,蒜苗有些像葱不像家蒜那样硬朗挺拔,孩子们见到的山蒜是多株生长在一起的,一把手抓起来,拔起来的往往就是一大把,拔出来的根儿上面,带着雪白鲜嫩的蒜瓣;山蒜通常只有一瓣蒜瓣,味辣却非常鲜美,比家里面的蒜味道要清新一些。

山韭菜不同于我们见到的韭菜,山韭菜细细的,不像我们见到的韭菜那样长着宽宽的叶子,山韭菜的叶子很窄,就像刚刚生长出来不久的小葱那样子,味道和家里面的韭菜一样。更多的时候,拔起来的一把山韭菜,像极了一把头发。

孩子们除了在野外吃一点这些野菜之外,还会把它们带回家里面来做成咸菜,这时候这些山野菜就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了。

说是美味,那时候在小村也就是简单的切一下,装在二大碗里面,撒上一些盐面,静静地放置一两个小时,山野菜就被盐拿出水来,山野菜慢慢的蔫软下去,里面有了咸味儿,咸菜也就做好了。咋不撒上一些烧烤料儿呢,不是会更好吃?真不会生活,你们怎么那么笨呢?

我们说盐面儿,那时候还真的没有精盐这样的东东,有的就是大粒盐,并不是我们在超市里面见到的那个粗一些的盐,是很大的那种结晶,说两厘米有些夸张,一厘米怕是真的有。盐面儿也就只能够自己来加工制作,也就是把大粒盐弄碎了,比如用菜刀擀一下,或者使用擀面杖擀一下,至于细腻程度,就完全取决于加工过程中的操作了,比如你多擀一会儿,或许就比少擀一会儿细腻一些,这个是有的。

至于笨的原因是,烧烤料儿等等那时候还没来到小村人们生活中,小村人们还没有先知先觉的意识,也还不知道如何去制作烧烤料,怕是也是一个原因呢;实际上一些我们现在(2022年)常见到的调味品在那个时期的小村也就是很难见到的,

一个时代的生活,往往在另外的一个时代是需要特别理解的,却是事实。

二大碗是小村那时候生活中常见到的,很多人家里面都有,用来盛菜或者就直接用来吃饭。二大碗比我们今天(2022年)使用的小碗大很多,一二大碗饭有两个我们今天使用的小碗盛装的那么多;小村那时候吃饭家里面都是仅仅只有一个炕桌子,比如八仙炕桌,还有一些人家里面就仅仅只有长条炕桌;长条炕桌就仅仅只有八仙炕桌的一半大的样子,家里面七八口人坐在炕桌周围是坐不下的,孩子们往往就拿了饭碗,盛一些菜到一边儿去吃了;这时候二大碗就有了优势了,能够多盛一些饭菜,不用频繁的往菜盆、饭盆那边儿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