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抑郁-第3/4页

加入书签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检查

        对疑为抑郁症的患者,除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要注意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迄今为止,尚无针对抑郁障碍的特异性检查项目。因此,目前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物质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有2种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trhst)。

        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一般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是1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2自我评价降低;3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4认为前途暗淡悲观;5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6睡眠障碍;7食欲下降。病程持续至少2周。

        治疗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1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2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3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3足量足疗程治疗;4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5治疗前知情告知;6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7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8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