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64】道在养生(二)-第2/5页

加入书签
        当其升时,渝然如云雾之四塞,飒然如风雨之暴至,恍惚如昼夜之初觉,涣然如沉疴之脱体;精神冥合,如夫妇之交接,骨肉融和,如

        澡浴之方起。”2

        “其和气周匝一身,溶溶然之山云之腾太虚,罪霏然似膏雨之遍原,淫淫然若春水之满四泽,液液然如河冰之将欲解释。

        往来上下,百脉通融,被于谷中,畅于四肢,拍拍满怀都是春,而其象如微醉也。”3

        “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与道冥一,万虑俱遗,溟溟滓。

        ”4上述这些描绘清楚地表明:在气功实践中,真气运转,疏通万脉,犹如醍醐灌顶,春意融融,舒畅无比,从而在身心飘逸、神思恍惚之中,人们不期然感觉到人的个体与大自然溶合一片,混然一体,即与天地并生,万物为一了。

        正是在气功实践中,人们认识了“天人合一”,并反复阐述了这一观点。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儒家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4“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皆备子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矣。”

        8对于在气功内炼状况下产生的这种“天人合一”、个体溶入自然的奇特的心理境界,早就引起了东、西方学者的注意。

        著名的科学家卡普拉指出:“当理性的思维沉寂下来时,直觉状态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能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验到周围的一切,而无须对概念性的思维进行反思。

        庄子有一句话:‘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对于上下四方这个环境的独特的体验是沉思的主要特点。

        在这种意识中,各种局部的形式消退了,溶化成浑然的一体。

        ”3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抽说:“除非我们亲自体验,否则是无法理解《华严经》及其哲学的意义,……这是一种不再有心和身、主体与客体之间差别的完全溶化为一体的状态。”

        这种心身合一、主客浑然的境界在禅定或内炼

        时的出现毫不奇怪。

        佛教《祥秘要法经》中即描绘了一幅非常绝妙的天人合一图景:“观身若空,无堂无我,悉亦皆空。

        作是思惟时,观身不见身,观我不见我,观心不见心,尔时忽然见此大地山河石壁一切悉无。

        出定之时,如痴醉人。

        ”6综上所述,儒、释、道这三家在绵延几千年的气功养生实践中,往往都殊途同归的出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在这一境界中去领略宇宙与万物的奥秘。

        然而在儒、释、道三家当中,尤以道家、道教在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更为深湛精微,它们对中国气功养生学的影响也最为巨大而又深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