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证因冷痰聚于脑,又感风寒,故积而不散,令人头旋眼晕,呕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汤,少壮人宜服半夏生姜汤。
若用凉剂则暂时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难以速效矣。
(此即所谓头风证,故有冷痰聚脑,又感风寒之说,若头晕则纯属于虚,盖肝虚则血不上荣,肺虚则清阳不运,肾虚则厥成颠疾,心虚则火炎浮越。
夫风虚痰火,间或有之,至于头风虚证不少,不可不知。)
治验一人头风,发则旋晕呕吐,数日不食。余为针风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来留十三呼,病人头内觉麻热,方令吸气出针,服附子半夏汤永不发。
华佗针曹操头风,亦针此穴立愈。
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横下针,则不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
(此针法奇妙,须与高手针家议之,方得无误。)
一人起居如常,但时发头痛,此宿食在胃脘也,服丁香丸十粒而愈。
厥证
《素问》云:五络俱绝,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名为尸厥。
由忧思惊恐,致胃气虚闭于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强直,当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此证妇人多有之,小儿急慢惊风亦是此证,用药无效,若用吐痰下痰药即死,惟灸此穴,可保无虞。
令服来复丹、荜澄茄散而愈。
(厥证《经》言详矣,尸厥不过厥证之一端,外有血厥、痰厥、煎厥、薄厥,总皆根气下虚之证,所谓少阴不至者厥也,又云内夺而厥,则为扉,此肾虚也。)
治验一妇人产后发昏,二目滞涩,面上发麻,牙关紧急,二手拘挛,余曰:此胃气闭也。
胃脉挟口环唇,出于齿缝,故见此证。
令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日而愈。
(产后血厥,仓公白微散)一妇人时时死去已二日矣,凡医作风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气脱少年酒色太过,脾肾气虚,忽然脱气而死,急灸关元五百壮,服霹雳汤、姜附汤、金液丹久久而愈。
此证须早治,迟则元气亦脱,灸亦无及矣。
(更有血脱、神脱、精脱、津脱、液脱,若汗脱即津液脱也。)
死脉见此由少年七情六欲所损,故致晚年真气虚衰,死脉见于两手,或十动一止,或二十动一止,皆不出三年而死。
又若屋漏、雀啄之类皆是死脉。
灸关元五百壮,服延寿丹、保元丹六十日后,死脉方隐,此仙师不传之妙法一也。
(雍正三年初冬,一董姓者,来求诊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若用凉剂则暂时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难以速效矣。
(此即所谓头风证,故有冷痰聚脑,又感风寒之说,若头晕则纯属于虚,盖肝虚则血不上荣,肺虚则清阳不运,肾虚则厥成颠疾,心虚则火炎浮越。
夫风虚痰火,间或有之,至于头风虚证不少,不可不知。)
治验一人头风,发则旋晕呕吐,数日不食。余为针风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来留十三呼,病人头内觉麻热,方令吸气出针,服附子半夏汤永不发。
华佗针曹操头风,亦针此穴立愈。
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横下针,则不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
(此针法奇妙,须与高手针家议之,方得无误。)
一人起居如常,但时发头痛,此宿食在胃脘也,服丁香丸十粒而愈。
厥证
《素问》云:五络俱绝,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名为尸厥。
由忧思惊恐,致胃气虚闭于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强直,当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此证妇人多有之,小儿急慢惊风亦是此证,用药无效,若用吐痰下痰药即死,惟灸此穴,可保无虞。
令服来复丹、荜澄茄散而愈。
(厥证《经》言详矣,尸厥不过厥证之一端,外有血厥、痰厥、煎厥、薄厥,总皆根气下虚之证,所谓少阴不至者厥也,又云内夺而厥,则为扉,此肾虚也。)
治验一妇人产后发昏,二目滞涩,面上发麻,牙关紧急,二手拘挛,余曰:此胃气闭也。
胃脉挟口环唇,出于齿缝,故见此证。
令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日而愈。
(产后血厥,仓公白微散)一妇人时时死去已二日矣,凡医作风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气脱少年酒色太过,脾肾气虚,忽然脱气而死,急灸关元五百壮,服霹雳汤、姜附汤、金液丹久久而愈。
此证须早治,迟则元气亦脱,灸亦无及矣。
(更有血脱、神脱、精脱、津脱、液脱,若汗脱即津液脱也。)
死脉见此由少年七情六欲所损,故致晚年真气虚衰,死脉见于两手,或十动一止,或二十动一止,皆不出三年而死。
又若屋漏、雀啄之类皆是死脉。
灸关元五百壮,服延寿丹、保元丹六十日后,死脉方隐,此仙师不传之妙法一也。
(雍正三年初冬,一董姓者,来求诊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