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替刑17-第4/7页

加入书签
        “袁溢清。秀才公说了,这是取自宋代词人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清’有清楚、清白的意思,与‘溢’字搭配,有清正廉洁之意。”【2】

        “我与秀才公说了,以后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当个大官,他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让我以后一定要造福百姓,当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李俏俏顺势说出自己后面的打算。

        袁长山第一次听说孙子的宏图大志,高兴地连连叫好,“二根,好样的!没想到你小子还有这中志向!秀才公说的没错,你以后要是当了大官,一定要当个好官,当个清官!可不能跟咱们前头那个县太爷一样,鱼肉乡里,草菅人命!”

        “您老擎放心,我险些被那狗官害得丢了性命,绝对不会跟他一样的!”李俏俏保证道。

        “我跟秀才公打听了一下,县城有个有名的李夫子,学问做的非常好,因为年纪太大,经不住舟车劳顿,所以没再去府城赶考。他虽然是个秀才,但教的学生有两个都中了举。秀才公的意思是,其他年纪轻的秀才和举人自己也要参加科考,他们收学生大多是为了凑齐赶考的路费,不像李夫子,会把全部经历放在学生身上。”

        谷文县城确实有李夫子这么一个人,李夫子也确实教出了两个举人学生,但李俏俏选择李夫子,并不是因为上述的中中理由,纯粹是因为李夫子人品可靠,在坊间的口碑最好。

        据说,李夫子那里收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寒门学子,对于一些实在交不起束脩的学生,只要对方是诚心向学,且品性、资质良好,便可以用等价物代替,甚至拖欠学费,等学生家里宽裕了,再补齐束脩。

        李夫子对学生要求严格,课堂上走神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课业的学生会被打手心或者罚站,更严重的会直接被劝退。

        这中夫子,家长喜欢,学生未必喜欢,所以,有不少学生死活都不愿意去李夫子那儿进学。

        同时,李夫子的同行也会对外放出风声,说李夫子年事已高,且因为常年不参加科举,做的学问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等,借此抢夺生源。

        是以,李夫子口碑虽好,但学生并没有很多,大多是家中贫困、想奋力改换门庭的穷人家的孩子。

        李俏俏对于夫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人品可靠,学问方面的东西,她不知道学过多少次了,只不过学的太多,知识过于驳杂,需要将本世界的历史、人物、典籍从头到尾重新梳理、记忆一遍。

        她口中的秀才公是她杜撰出来的人物,原型就是卖地的王书生,有这么一个即将或者已经搬离谷文县的人做幌子,李俏俏可以在很多事情上随意扯淡,从而不必担心袁长山起疑。

        “你的意思是,想去李夫子那里进学?”袁长山问道。

        “是的,等办完过继的事情,还要麻烦阿爷送我过去。”李俏俏点头。

        学生第一次上门拜见夫子,基本上都是由父母领着,以示尊重。李俏俏虽然情况特殊,但也不想自己上门自己缴学费,以免被夫子重点关注。有袁长山出面,事情就好办许多。

        “那是当然!等你正式过继给你二叔,就由你爷来替他操劳。你且放心,这些事,我肯定给你安排的妥妥当当。”袁长山拍着胸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