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一年后-第3/5页

加入书签
    场面调度上不说,色彩语言和镜头语言这些基本技巧,回头再看三国演义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这也是没有办法,别看王扶林在国内算得上是电视剧导演的一哥,可往回数,他的作品不过才两三部而已。至于说三国演义这种大型题材的战争片,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能拍出历史上的1992版三国演义,对当时的中国电视剧行业,几乎可以说是奇迹。

    1992年版的三国演义诚然是一代经典,但要说离完美无缺还有太远的距离。文戏上,王扶林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但在武戏上则欠缺不少。

    “多亏了胡总的支持,我打算把剧本里第一集刘关张救董卓的戏要拍出个亮点来。”

    王扶林带着剧组的人从塔楼上下来,边走边兴致勃勃的说道:“原来这个战场戏我只打算拍个三五分钟,简单交代一下就算了。不过既然胡总不反对,我打算将第一集前半部分的文戏压缩一下,第一集后半集和第二集,集中表现一下这个战斗场面。”

    胡文海闻言眼前一亮,连忙赞同道:“不错,王导的想法和我一样。三国演义的故事结构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演绎,可以说已经很完美了,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桥段都非常丰富。但是另一方面,剧情上也很难有什么出彩,因为大家早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嘛。要想开始就抓住人,用一场激烈的武戏是个好办法!”

    王扶林呵呵笑道:“我有这个信心,主要也还是胡总带来的。说实话,我之前对怎么拍战争场面,心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底啊!这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还能在国内找到几个老导演给指导一下。不过咱们拍的这个毕竟是古代战争,究竟要怎么拍,国内真是找不出几个有经验的来。”

    胡文海默默点头,国内拍近代战争的水平绝对不会比美国或者苏联的水平差。就看大决战系列电影的场面调度和演员水平,道具和气氛的渲染烘托,配音配乐和镜头运用,各种电影技术绝对不输给美国大片。

    就胡文海的评价,拯救大兵瑞恩和大决战平津战役两部电影之间的差距,只有摄像机清晰度的差距而已了。

    但是要说古代战争的拍摄经验,前三十年国内的政治环境根本就没有这种战争电影的生存土壤。王扶林这个新手,和世界上古战电影、电视剧的差距就有点大了。

    “王研究员!”

    王扶林和剧组的人浩浩荡荡的到了河边的拍摄场地,然而此时早就已经有人等在这里了。

    “王导叫我王兆春就行了,咱们都是本家,客气什么。再说我现在也不搞研究了,早就已经退下来了。”

    穿着一身朴素的旧军装,带着一副蛤蟆镜,王兆春看起来就和普通的研究人员没什么两样。然而他的存在,却是王扶林敢于拍古战大场面的底气之一。

    说起来也真是有些让人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表情去形容王兆春,这位被胡文海请来的古战顾问,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级古代军事技术专家。然而在这个身份之前,他还有一个正式职业――中**事科学院的核物理专家。

    王兆春退休前是在中**事科学院从事核物理研究的研究员,退休之后才捡起来古代军事技术这个兴趣爱好。然而或许正是这种爱好和钻研的精神,让他竟然成了中国国内古代兵器技术方面的顶级专家。从1974年开始,他出版了足有五六本古代军事技术专著,在这个领域里俨然成了一匹黑马和领头羊。

    王扶林在开拍三国演义之前,特别向他学习了一个月的古代战争常识,这才算是对古代战争有了个基础的了解,不至于把古代战争想象成打群架了。

    其实古战也好、现代战争也好,胡文海之所以觉得三国的武戏拍的差了点什么,说穿了就是差在“看不懂”上面了。

    并不是所有的大场面都好看,也不是所有的大投资都能叫视觉盛宴。武戏要好看,关键是要有逻辑,要让观众看得懂。没有前后逻辑的战场,也不过就是一场规模大一点的打群架罢了。

    观众在享受大场面的同时,更要有种“看懂战争”的智商优越感,这才是一部好的战争剧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