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瓜分-第3/5页

加入书签
    看着恶狠狠的张鲁,蔡杰明动了动嘴,最终还是在他目光的逼视下,不得不点了点头。

    如果不按照张鲁的计划来,六千万人民币是绝换不出来一千万美元的――官方牌价就是忽悠人的,美元换人民币就可以,人民币换美元根本没有兑换渠道!

    人民银行在对待外汇的方式上,基本就是属貔貅的!黑眼睛见不得白银子!进了国库的美元,没副国级发话根本就拿不出来!就蔡杰明这一千万的数字,没总理签字根本别想!

    只有用一比十的黑市价,从地方存留外汇的额度上打主意。一亿人民币换一千万美元,这还得考虑市场波动,没有一亿两千万根本不保险。

    蔡杰明是彻底上了贼船,一方面没有能够入股新科晶圆厂,另一方面又那不回去一千万美元,他都能想象自己现在拿着六千万人民币回宝岛会有什么下场。

    给张仲谋打一辈子工算好的,惹的背后出钱的金主着急了,说不定就要去吃牢饭不可。

    摆在他面前的,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

    张鲁倒是信心十足,这些日子里,渤海省的各大商场里买衣服和买布料、纺织品的人数倒是少了很多,但市场上纺织品的价格不仅没有下跌,反而是在以每天至少20%的速度在打滚上涨。

    一些渤海省以外的人,拎着用蛇皮袋装着的钞票,开始出没于渤海省各地的纺织厂和纺织品仓库。

    纺织品倒手的速度,就连见惯了坐地起价的倒爷们,看的都是冷汗淋漓。但越是如此,这些人就越是飞蛾扑火似的冲上来。

    但凡是纺织品,但凡是属于放开物价的范围内的产品,全部都在这些人的狩猎范围之内。

    很快,渤海省的普通人就发现,改革之前是买不到衣服,改革之后就变成买不起了。一件普通的衬衫,改革前售价是15元人民币加上相应的布票。而现在虽然不需要布票了,但衬衫的售价则干脆涨到了80块钱以上!

    单是一件衬衫,就相当于普通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这还只是做工极为普通的衬衫而已。如果是针数高一些、颜色漂亮一些、做工精致一些的,早就已经涨到了天上。换成布料也是一样,哪怕是最普通的白色棉布价格都已经涨到四倍以上。

    这就仿佛五千点的中国股市,哪怕已经明显背离了市场现实,但人们仍然相信价格会继续上涨。这种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这些人还是第一次玩呢。

    张鲁虽然在绣城二纺和后续的违约中吃了不小的亏,但他的特殊身份让他的行动并没有受到阻碍和干扰。

    在这个年代里,能拿出六千万人民币的“玩家”也是凤毛麟角。很快,渤海省的纺织品市场上,就连连惊呼鳄鱼上岸了!

    市场上可不只是张鲁这一只鳄鱼,甚至他还不是最大的那只鳄鱼!至少在明面上,有两条巨鳄甚至连省政府也不得不严阵以待。

    从南方瓯市杀来的方培林,是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方兴钱庄”的所有者。当然,这家所谓的私人银行,严格意义上只存在了一天。银行开业的第二天,就被当地的农业银行找上门来查封了。但表面上虽然方培林偃旗息鼓,可实际上他的钱庄业务一直没有停止过。

    瓯市这个历来有经商传统的城市,在以这种方式进行流动的民间资金,到1986年已经高达三亿人民币。方培林背负的是年息14.4%的高额民间储蓄利息,渤海省这种投机大盛的局面,几乎是正和他的胃口。

    手握一亿人民币的方培林无疑有成为庄家的资格。

    不过在这个棋盘上落子的,可不只是方培林而已。还有一个人,就连他也要相型见拙。

    另一个这局棋面上的庄家,则是从深土川来的王姓玉米商人。这位玉米商人的生意,早年的生意是从东北收购玉米,然后装上火车皮运到深圳,最后供应给香江。虽然过程平平无奇,但一趟生意做下来就是几倍的利润。

    有人看到他赚钱容易,也想自己跟着去做。但上手就发现,看似简单的生意,却不是谁都能做的。从东北到深土川,几乎横跨中国南北的运输线,普通人谁能从铁路局手里拿到车皮指标来运玉米?这位王姓商人后来出书写自传,声称是铁路段的主任看他骨骼清奇,退了他送的礼硬要给他安排的车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