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结-第3/5页

加入书签
    另一边,之前一直在日本负责外汇交易的方剑阁,则终于重新踏上了中国的国土。

    直到他的到来,胡文海才点起了人马,准备打道回绣城。

    “铁道部今年的全路会议放在了绣城?”

    “经委朱主任已经在绣城了啊,特区考察,还有由经委和人民银行的人负责中铁建投的组建审核工作。铁道部也有意向从日本搞一部分贷款?我想想,这次回去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胡文海接过秦凯递过来的日程表,简直一个头两个大。这次他回绣城,可以说是之前一系列项目工程的一个爆发点,全都集中到了一起。

    朱主任两名身份之后,向绣城传达了中央的意思。经过半年时间的考量,渤海省最终打算把特区的名额放到绣城来。

    不过开特区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战略级别的决策,当然不可能这么轻率。地方上推荐的名单能否通过,中央必然要对绣城进行一次摸底式的考察。

    除此之外,胡文海还被人抓了差。省府在经过讨论之后,决定尝试在渤海省内着手取消纺织品类的价格双轨制,有计划的放开对纺织品的供销管理。

    这个决策,显然也需要经过国家经委的批准。在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大问题上,省里几乎没人有一点把握。如果胡文海能够出手相助,或者帮助省里说服经委同意渤海省的这个动作,那么肯定也要获得朱主任的认同。

    而另一边,铁道部全路会议显然也是为他而来。一方面是在经过半年的观察之后,通勤承包和东风速递的这种三产方式,铁道部已经决定要在全路推广。另一方面,那就是至关重要的中铁建投银行的成立。

    既然叫中铁建投银行,势必是离不开铁道部的。东风4型机头的研发,如何引进日本的黑字环流,新的铁路标准,贷款和还贷的模式,铁道部手上可是一大把的项目。目前最让铁道部感兴趣的,无疑就是信号系统的更新。

    胡文海的新科晶圆厂投产,国内解决了集成电路的生产成本问题,铁道部下一步就是要利用日本的黑字环流贷款铺开铁通信号网的建设――顺便抢点邮电局的饭碗吃。

    不仅是铁道部在忙,这半年来,杜邦家族也逐步开始支付那一百亿美元的相关技术、设备和资金。

    杜邦的这个支付计划,至少要持续上一年到两年时间。这期间要想把这些技术和设备笑话下来,没有一个银行和体系是不可能成功的。

    还有mtu公司的技术转让,听从铁道部过来的消息,似乎mtu公司已经有松口的打算。

    胡文海和中铁建投银行,预计要运作的资产,将会达到一个在这个年代的中国相当骇人的规模。

    日本在日元不断贬值之后,方剑阁手中的外汇交易又带来了五亿美元的收益,胡文海也打算收回国内来。接下来日元的下跌就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了,开始的剧烈下跌已经结束。一万亿日元规模的中船贷款,也要有中铁建投银行来进行监督和运作,毕竟名义上中船如果这笔钱还不上胡文海可是要背锅的。

    作为担保人,胡文海要组建中铁建投还要拉着中船一起玩的。宝利公司也要搀和进来,显然背景就更加复杂了。不过中铁建投系未来难保不会要有借助宝利公司的地方,这其实算是好事。

    如今中船和宝利现在都能算是胡总的基本盘,所以他们加入进来只能算是有利无害。

    而五年后中船要归还日本人的贷款,到时候也是要通过中铁建投银行来执行的。这样一来,中船在中铁建投开立基本户的事情就算板上钉钉了。

    除了中船,未来接收杜邦的设备、技术的企业,少不了要在中铁建投贷款运转。可以想见,一批重化工企业肯定也要把基本户开立在中铁建投银行。

    既然叫中铁建投银行,铁道部――呃,铁道部的资金虽说不是全部,但肯定相当一部分资金也会进入中铁建投银行。

    最后是胡文海自己的新科系,结算和资金流动,肯定也要照顾中铁建投银行。虽然水锂电的技术买断给了杜邦家族,但水锂电的生产新科仍然在进行,最多就是利润下降的比较厉害。原本每年十亿美元的利润,如今每年也就只有一两亿美元。但如果算资金流水的话,保持每年五个亿美元的资金往来还是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