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商业体系-第4/5页

加入书签
    &&&&简单来说,以渤海省为例,13个地级市、18个县级市,那就需要31个门店――或者说商城,至少是足够大的样品展示场所。哪怕暂时只做市内快递生意,每个城市至少需要十辆车四十个人。县级市可以减半配置。那么需要22o辆车和88o人,这倒是还好说。

    &&&&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对渤海省内的企业资源进行调查,评级并且建立合作关系。

    &&&&作为中国最早工业化的省份。要想统计全省产品目录并且对他们的经营状况评级,这是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物流要拉上铁路系统,满足一省个体户的需求,仓储压力同样巨大。看看后世京东烧钱建的仓库就知道了,这一块的投资足以吞掉这个系统早期的所有利润。

    &&&&胡文海虽然眉头皱的紧紧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沮丧的神色。正相反,他感觉自己抓到了一条改变整个渤海省命运的契机。

    &&&&简单来说,大下岗对中国南方和中国北方、中国东北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南方改革开放早,有深圳特区这个窗口,私营经济、外资投资规模都是全国领先的。而越是往北国营经济的影响力越大,到了东北可以说是中国国企势力最根深蒂固的地区。

    &&&&而这也就造成了大下岗对南方来说,或许也是个很大的麻烦,可并没有存亡危机那么严重。因为南方私营经济达,下岗工人转身就能在私营工厂里找到新的工作,或者做些小生意也能轻松糊口。

    &&&&可对东北来说,当大下岗来临,国营企业崩溃,私营经济却无法挥出南方的作用,无法吸纳那么多下岗工人。

    &&&&这是悲剧生的根源。

    &&&&可是说到底,东北私营经济展缓慢,这个锅真的扔不到别人的头上,更多是人们观念、思想的问题。

    &&&&早期商业环境的野蛮和无序,是制约私营经济展最大的拦路虎。经营资源被极大的浪费在这个系统的内耗,以及对不规范市场的防备、保险之中,限制了资本的再次投入热情。

    &&&&赚了钱不敢扩大经营规模,反而像过去的地主老财一样,想着存银行或者买房置地,规避市场投资的风险。

    &&&&如果能够解决市场环境这个问题,自然能极大的提高私营经济展的度。

    &&&&而前期胡文海可以自己投资,搞京东体系来建立一个基础的互信格局。当这个互信的基础产生,到时候就能把这套体系向淘宝方式转换,除了仓储、物流以外,这个体系还可以提供厂家与商户的评级,让诚信和名声真正拥有变现的意义。极大的推进社会商业体系的建立。

    &&&&到九十年代,哪怕东北的私营经济仍然没有南方那么达,有这套系统的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选择可就丰富多了。

    &&&&胡文海双目炯炯有神。满脸振奋:“我有一个新的计划,小叔、老夏,你们看看这样能不能做起来?”

    &&&&……

    &&&&当胡文海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胡胜利和夏博洋整个人都已经石化了。

    &&&&胡文海开始不过是要做一个铁路系统的三产,或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可是怎么一转身。他似乎是要重新打造整个渤海省的商业体系了?

    &&&&这么大的事情,真的是我们能做到的吗?

    &&&&沉重的压力和对自己的怀疑,让胡胜利和夏博洋根本拿不出主意来。虽然理智上,他们觉得胡文海设计的这套体系,应该有不小的实现可能,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金钱扔进去。可是感情上,两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建立这个系统的能力。

    &&&&只能说,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哪怕是以国家力量去推进。都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地步。

    &&&&“政府?”胡文海嗤之以鼻:“要指望国企,或者国家单位的那些老爷们,那这事儿才是真的搞不定。”

    &&&&“这话不好说吧,像这种大规模的项目,除了国家单凭咱们自己?”胡胜利看起来颇为犹豫,他实在无法想象,没有国家力量的主持,这么大的项目要如何入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