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第2/2页

加入书签
        “我也一样,不过家里布票不多的,买的确良穿得久些,棉布不经事。”李素兰看到牌子,才猛的想起现在买布是需要布票的,1983年12月才在全国取消布票,而现在才1981年的2月,还有两年多才会放开纺织品市场。

        自家算是布票多的,因为赵明辉全穿部队发的衣服,基本不用另外买衣服,家里发的布票李素兰一人勉强够用,寄回老家的布票都是赵明辉没和李素兰结婚之前慢慢攒的。

        过去得二十多年里,发的布票太少,人口多的家庭穿衣问题就成了老大难。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老百姓身上衣服的真实写照。确良布料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穿衣难的矛盾。的确良做的衣服经穿不烂,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的确良面料风靡神州,很多人以拥有一件的确良衣服为骄傲。

        这几年国家化纤布料的产量上来了,所以百货大楼的确良都不要票敞开供应,的确良布料颜色鲜艳,又经穿,还是有很多人捧场的。

        李素兰和郑阿婆到旁边卖棉麻布料的柜台看了看,扯了一段灯芯绒布料后,口袋里就没有多余的布票了,别说做衣服卖了,就连自己多换几个款式穿都不够,李素兰高涨的创业热情被一瓢冷水得熄火了,看来现在做衣服生意真是个白日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素兰在心里嘀咕着,然后拉着郑阿婆去一楼定了一台沪市产的老牌子“蝴蝶”牌缝纫机,想顺带再买一台锁边机,结果百货大楼压根就没有买的。裁剪好的布料必须得锁边,要纯用手工,得弄到猴年马月去了,所以想做服装买,一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是必不可少的。

        哎,看样子得先卖茶叶蛋了,李素兰有气无力的买了剪刀,划粉和线,挽着郑阿婆往回走,在路上叉烧店买了只烧鹅,准备晚上继续留两位老人在家吃饭。

        回到家,李素兰见家里的落地窗亮堂堂的,就晓得赵明辉把家里又彻底的打扫了一次。

        方爷爷已经跟着五只大箱子一起转移到地下室去了,这么多的海捞瓷够他看十天半个月的。

        洗菜时,李素兰和阿婆说起了自己以后的“工作”,不过没说自己要做衣服生意,而是说自己想练练手以后当个裁缝养活自己。女人有一技之长才是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郑阿婆自然是赞成的。

        “你是想买一台锁边机是吧,明天和我去圆圆家,问问圆圆的爸妈有没有路子,圆圆的爸妈和圆圆都在商业系统上班,肯定比我们办法多!”郑阿婆给李素兰出了个主意。

        “那敢情好,他们见多识广肯定有办法!”李素兰瞬间像被打了鸡血,霎时间又信心满满。

        物资计划供应的年代商业部门的铁饭碗有多吃香,李素兰是有切身体会的,连柜台的售货员都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何况郑阿婆还说圆圆的父母都在商业系统有个一官半职,李素兰直觉买锁边机这事绝对有“门儿”。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