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义结金兰-第2/3页

加入书签
        贾瑞道:“只要大哥能在外头买酒回来,再把蒸好的酒卖到酒肆茶楼里去便了,其他的事都交给小弟即可!”

        金莲也在一旁劝道:“既然公子看好大郎的人品,大郎再推脱反而是拿大了,就试试又何妨?咱们拿小头,给公子拿大头便是了!”

        武大郎搔了搔头说道:“既然这么说,我武大以后便听从公子调遣!还请公子多多教导,别嫌我笨就是了。”

        贾瑞笑道:“这样最好!武大哥也别一口一个公子的叫我了,没得生分。

        小弟今年二十岁,想来大哥是长,大哥若看得起小弟,不如我们结八拜之交如何?

        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武大郎倒是愿意,当下两人果然点了香就拜起把子来。

        吃了一回酒,贾瑞便将蒸酒之法和盘托出,又想着改进了一下蒸酒器,便开始了他的大宋捞金之旅。

        为了不让人看出酒的破绽,贾瑞决定将蒸馏好的烧酒同市面上买来的散白酒勾兑了再往外卖。

        如此一来成本也降下去了,度数也低了一些更容易被人接受。

        更关键的是勾兑出来的酒看起来同市面上的白酒一般无二,不容易让人看出什么破绽。

        贾瑞不顾武大郎反对,将酒命名为大郎酿,一经推出果然受到欢迎,每天都能赚上十贯八贯钱,酒也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武大郎便想着扩大生产,贾瑞却并不着急。

        宋朝虽然鼓励和重视商业,光有钱也难立足。

        想要真的活得滋润,还得官商勾结才行。

        若是武松能回来,有个莽夫撑腰也还罢了。

        贾瑞武大郎两个无权无势,若是得了花不完的银子倒显得扎眼了。

        阳谷县不过是个临时的落脚处罢了,贾瑞可没想着要一辈子都窝在这里卖酒求个温饱。

        他只想趁着这个时机把身子养得结实健壮一些,再积攒下些本钱,日后好往汴京去发展。

        故而贾瑞每天只勾兑几坛子酒让武大郎挑出去发卖,卖完了就回来休息。

        这天武大郎又挑着担子去卖酒了,贾瑞和金莲两个照旧在厨房里蒸酒。

        闲话间贾瑞故意问道:“武大哥和嫂嫂为何要搬到人生地不熟的阳谷县来?

        我听说清河县比阳谷县还要繁华些,在那里做些买卖不更好么?”

        宋朝虽然对人口流动管制的并不严苛,可大多数人只要有一口饭吃还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外地讨生活。

        金莲听了不由得轻叹一声道:“也没什么,不过在清河县常常有些烦恼罢了。”

        贾瑞明知故问道:“烦恼?大哥有这么一门手艺傍身,嫂嫂又漂亮贤惠,本该能过上好日子,何来烦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