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girlsplanet999-第4/6页

加入书签
        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这些妹子看似极尽浮夸之所能,又是迪斯尼公主又是女仆装——但总体来说,努力的大方向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反而陷入到了更夸张的刻板印象里。

        另外,日本偶像间的竞争还是要比韩国稍微柔和一点。因此,他们主要的目的不是和粉丝之间延续昔日情感的联系,而是尽可能地塑造自己的人设,打造一个差异化的性格或者特质来吸引屏幕前潜在票源的关注。

        最后,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中国妹子全员都是“乐子人”?

        虽然这话大概听着有点难听,但我还是需要先指出:国内练习生普遍拥有的音乐素养、唱跳素养和表演素养都是要远低于来自日韩的偶像的。

        好吧,这其实也没啥难听的,算公认的事实了吧……

        毕竟,中国偶像并不靠唱跳、音乐或演戏吃饭。

        那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答案非常直接,就是观众的喜欢。

        也就是说,我们的娱乐产业直接绕过了作为偶像附属物的【作品】,而是将偶像的【人设】作为精心打造的【产品】本身。一首歌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容易被淡忘的,但一个人格化的快乐之源却能源源不断地为你创造正面的情绪。

        (此处我要稍微cue一下我大二课程论文的主角杨超越小姐。)

        那为什么国内娱乐产业会诞生出这种贩卖【人设产品】的商业模式呢?

        这主要是因为,和国内偶像竞争的并不是同类的偶像、演员、明星或歌手,而是网红和内容原创者。

        不要说在东亚三国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都是极度发达的,其中更属网络娱乐产业最为成熟。传统的偶像、演员、明星或歌手赖以生存的电视台、电影公司和广播电台基本早已被互联网大厂打得是七零八落、离死不远。

        如果你愿意留心的话,实际上,今天我们差不多是通过网络来获取所有信息的:我们看综艺节目是通过网络、我们看新闻是通过网络、我们看电视剧也是通过网络。

        因此,挤压我们综艺时间的并不是其他的综艺节目,或者更进一步地说,不是其他的电视节目,而是b站a站的视频、晋江起点的小说、知乎贴吧的老哥、橙色软件里的薇娅李佳琦、快手抖音里的整活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偶像们要争夺的东西会是和观众的情感联系吗?会是美好的梦想吗?

        谁在乎那些东西呀。

        他们能够争夺的东西,只剩下了“注意力”。

        背后的逻辑链条在于:他们需要不断创造能让观众关注到自己的爆点。只要观众愿意关注到自己,那么,这些注意力就会化作广告商所看重的流量价值。

        那如何快准狠地获取观众对自己的注意力呢?

        是去苦练唱歌跳舞吗?别吧,你要是没那玩意儿的天赋,练个十几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出成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