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客自来(上)

加入书签


大汉有着万千党人,真正可以算得上领袖的也就三十五人,分别是三君、八俊、八顾、八及,以及八厨。

三君,乃是党人表率,为世人所敬仰,自然是最高等级的;八俊,皆是有才望之人,比三君稍次一些;八顾,都能能以自身德行引导他人的,要比八俊稍次一些;八及,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的三君,比八俊还要再次一些;至于八厨,则是能不吝啬钱财出手救人的。

在两个月期限还没到之前,孙策一直都在屯骑营中,没有出去见过任何一个来参军之人,哪怕是这些人中可能会出现日后有着赫赫威名的人物。

这一日,孙策仍在军营中进一步操练着手下的那些人马时,全柔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告诉他有贵客上门,孙策交代让张辽和李闲继续带着众士兵操练,随即才跟着全柔去见来人。

路上,经过全柔的解释,孙策得知前来的贵客姓何,是南阳人,他便是南阳何顒,何伯求,此人虽不是真正的党人领袖,但他与三君之一的陈蕃,还要八俊之一的李膺向来交好,所以他可以说的是是当今党人们的老前辈,受到了很多的尊崇。

何顒此人在多年前为避党锢之祸,变换姓名,藏匿在汝南之地,当时他还特意前去颍川造访了荀氏,见到了幼年时的荀或,随即当场大惊,并称其为“王左才也”,这才让荀或的才名传播得很广。

孙策跟着全柔来到营帐处,见帐外站着三人,中间那人看起来约莫四十多岁,身材不高,皮肤黝黑,肌肉精干结实,一双眼睛闪闪发亮,其颔下还蓄着一部胡须,还有着一股不同于左右两人的,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气质。

孙策心思十分敏捷,当即就想到了中间那人便是何顒,按理来说,何顒和卢植以同辈相交,他的辈分是要比孙策高一辈的,作为晚辈,孙策连忙上前向其行弟子礼。

“常闻老师说及何公事迹,策仰慕已久,不意今日竟能与公相见,幸甚幸甚!”

待孙策见礼过后,何顒亲切地伸手将其扶起,对身旁的两人笑着说道:“十多年前,我在荀家见到文若,当时我对文若的聪慧大为惊奇,如今见到伯符,才知这天下间还有比文若更有天赋之人!”

他转回头,又笑对孙策和全柔道:“不必如此客气,别看吾已经上了年纪,然依旧能与少年同行,可不会做出倚老卖老之事。”

何顒昔日在太学时,便有仗剑为友人报仇的事迹,党锢之祸后,他与袁绍结为奔走之友,虽遭通缉,但为了援救天下党人中之穷困者,常常冒着被捕的危险私入洛阳,与袁绍商议救助之法,之后为救同伴不惜自己受累,可以说何顒是个极有侠气之人。

何顒少年时游学洛阳,虽是后进,但郭林宗、贾彪等大名士都与他相好,他因而显名太学。他有个朋友名叫虞伟高,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而患病将终,何顒去看望他,他哭泣陈诉,说自家父仇未报,家里又人丁单薄,没有兄弟,只有他这一个男子,恐怕病终死后,他父亲只能含恨九泉了。依汉之风俗,父母之仇,如家中有男丁的,由男丁报之,无有男丁的,极少数由女儿报之,大多是由从兄弟代为报之,如再无从兄弟的,有的是由族人报之,有的则是托付友人。何顒感其义,遂在他死后替他报了父仇,用他杀父仇人的头祭奠他的墓。

这件事当年是风传一时。袁绍就是因为听说了此事而仰慕他的侠名,从而在他遭到党锢祸后,私下与他来往,两人遂结为奔走之友。

所谓奔走之友,

指的是彼此尽力相互帮助的挚友,当一方遇到麻烦时,另一方为之奔走相助。换而言之,放到当时党锢的这个大环境中,也可以说是政治目标相同的人结交成的朋友。

袁绍家是当代权宦,势倾天下,何顒与袁绍结交为友后,再加上袁绍其它的几个奔走之友,如许攸、张邈、伍琼等,诸人齐心协力,援救党人,党人因他们之力而得到全免的甚多,也正因为何顒救援党人的功绩,在党锢解禁后,没过几个月,他就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吏了。

太尉、司徒、司空,是本朝的三公,本朝之政权虽事归尚书台,通常情况下,三公多无实权,然三公之地位仍极尊贵,上自天子、下至朝臣,会见三公,均加礼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