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六十九节山泽居篇丨书生无用?

加入书签


秦书墨幼时,曾在崇文书院念书,拜阳夫子为师。

        与他一同拜入阳夫子门下的,还有一名学生,叫做秦之涣。

        秦之涣天资聪颖,三岁识字,四岁吟诗,七岁便已熟读四书五经。念书时更是耳闻则育,过目不忘,在邺城当地颇有“神童”之称。

        秦书墨与秦之涣同门数载,平日里同吃同住,同修同学,也算有着深厚的同窗之谊。

        长大之后,二人一同参加科举。秦之涣抱负不凡,中举后不愿屈居举人之位,屡次参考。直到前年,才终于不负所望入了殿试,并在保和殿上舌战群儒,以“良政治国之策”赢得皇帝青睐,成功夺得状元。而秦书墨天赋愚钝,即便再勤修苦学,也均以落榜收尾,只得以秀才之名留在邺城,以教书为生。

        秦书墨此番进京,便是将希望寄托于这位昔日同窗。

        他想法单纯,只觉得之涣得圣上赏识,大有可为,又兼有忧国忧民之心,为了家乡百姓,他定会相助。却没想到,这人和事,都不只是这一腔报国利民的热血能左右的……

        今日,秦书墨刚一转醒,便迫不及待地带着砚儿来到了秦之涣的府邸。

        起初,秦之涣还因老友重逢而欣喜,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在听了秦书墨告知来访目的后,却当场便沉了脸。

        秦之涣将厅内的下人遣退,把门窗也尽数掩起,然后坐回秦书墨身侧,一脸严肃地问道:“大梁每年上京告御状者,数不胜数,但真的能将状纸递到皇上面前的,却寥寥无几。你可知为何?”

        秦书墨猜测到:“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引荐?”

        秦之涣微微摇头:“这只是一个原因。其实,大多数人连金陵的城门都进不了,因为…他们早就在来京的路上丢了性命。”

        “这……”秦书墨眉头一皱。

        “书墨。”秦之涣长叹了一口气:“我大梁虽广开言事之路,但民又岂能轻易的与权相争?官场如网,环环相扣,奥援有灵。你明面上要斗的不过是这一方县令,但背地里却可能会危及其他权贵的利益。这些人,又岂会让你顺利地面圣?他们一旦收到风声,便会让你如其他告御状的人一样,悄无声息地死在路上。”

        秦书墨有些不明所以:“我知其中风险,但我已经来到金陵了,只要你能帮我引荐皇上——”

        秦之涣苦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书墨,这官场没你想得这么简单,身在其中者,本就是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你这是——不愿帮我?”秦书墨领会了他的意思,直言问到。

        “不是不愿,是实在无能为力。”秦之涣无奈地解释:“如今夺嫡在即,形势胶着,一件小事便可能会掀起轩然大波。我也不过是一介小小的六品修撰,人微言轻,在局势不明之下若贸然行事,很可能会摊上祸事……”

        “那邺城的百姓呢?你就不管了?”秦书墨的脸色有些发白。

        秦之涣有些狼狈地躲开他灼灼的目光:“我也不想……但你知道我才刚入宫不久,正是需要拉拢人心之时,又怎能随意得罪人?要不你先回去,等我找到机会,再想办法向皇上进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