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上山摘野果

加入书签


 “自信?”

 小菊更不解了,“盲目自信吧?”

 周蓉蓉摇头笑道,“你想啊,一个出门在外游学的落魄书生,在他乡没了盘缠,他会怎么做?”

 “那还不简单嘛,当朝皇帝重视文教,他既然能出门游学,起码是有才员身份的,没了盘缠,去县学或县衙求助,总会有口吃的,有瓦遮头的。”

 这话不假,大夏朝重视教化,对读书人极其优待,假若是除外游学的学子,遇到困难是可以直接找当地官府求助的。

 即便是从本地的县学或其他学堂,或其他读书人那里寻求帮助,也基本不会有人拒绝。

 大概像读书人之间的一种交往的风俗习惯,读书人帮读书人,一方面结交朋友,一方面也是结下善缘。

 比如将来此人将来金榜题名,作为他的朋友也是极其有面子的,更不用提将来他飞黄腾达,对帮助者的学涯或仕途也是大有助益。

 所以就算杨思源求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也不会置之不理,起码管吃管住,资助些盘缠是没问题的。

 当然,杨思源可不知道这些,再说他之前就怕暴露行藏,也不可能四处求助。

 周蓉蓉笑意里带着些欣赏,“可杨公子没有啊,你想想他的做法,是自力更生啊,一个读书人在困境之中,不求别人帮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不值得赞赏吗?”

 “可,做生意啊,他一个书生这样不是被人笑话吗?”

 “这就是杨公子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了,他不在意外界的目光,肯放下身份去做卑贱之事,且不管事情成不成,有想法,有行动力,这不正是他踏实实干的标志吗?”

 杨思源要是知道还有人这么夸他,他一定很高兴,干饭人嘛,早就习惯了。

 他一个出身农村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生存,要是总想着抱怨命运不公,是没啥用处的,让自己接受现实并融入其中,吃苦耐劳,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条件。

 三观贼正,其实杨思源也是被现实生活毒打过,才逐渐明白这个道理的。

 杨思源这边,回到荒院,便把打算告诉了朱小虎几个孩子们。

 小虎作为四个孩子里年纪最大的,他已经意识到杨思源是个善良的读书人,要做的事情也是有心帮助他们,所以很痛快的答应下来。

 其他几个孩子自然没有拒绝。

 程吕霞仍旧糊涂,“上山采些没人吃的酸果有什么用?又卖不了钱。”

 杨思源习惯性逗她,“树上不光有野果树,说不定还有金钱树呢。你去不去?不去拉倒。”

 程吕霞急了,“去,为啥不去?”

 夜里,后院的鬼动静又响,杨思源很纳闷,烂石头这是被人甩了还是怎么了?

 成天不干正事吹那些鬼叫一样的乐曲,但凡有个姑娘看上他,听到他吹这鬼动静,也早吓跑了。

 不过这次响的时间不长,一会儿便安静了下来。

 杨思源把铺好的干草和席子让给程吕霞睡,没想到她一个伯府大小姐,竟然不嫌弃。

 还说什么江湖儿女嘛,行走江湖风餐露宿乃是家常便饭。

 整这么多成语好像显得她有文化似的,杨思源腹诽,哥们小学三年级就熟读唐诗三百首我骄傲了吗?

 懒得理她。

 程吕霞其实心里很喜欢杨思源这种显示风度的行为,尽管条件艰苦,大概是一路追来有些疲乏,这一夜她睡得很舒服。

 杨思源就惨了,睡地板睡得腰酸背痛,半夜里起夜,遇上烂石头了。

 只是石磊一个人站墙头上不知是赏月还是发呆,杨思源也没理。

 但他心里发毛啊,这烂石头不会是脑袋有什么问题吧?古人的行为有时候真的难以理解。

 也懒得理他。

 第二天一早大家起的挺早,打了井水吃了昨天剩下的几个包子,又把水装满了几个葫芦,几人带好昨日借的工具和登山可能用到的木棍,准备出城爬山。

 出门便遇上周蓉蓉和小菊了,一身打扮像是要出门。

 杨思源上去打招呼,“蓉蓉姑娘,你们这是?”

 周蓉蓉盈盈躬身施了一礼,“我们姐妹二人好久没出城了,今日天色晴朗,公子不是要去城外爬山摘野果嘛,我们也想顺便出城散散心,不知方便不方便。”

 杨思源笑道,“求之不得,哪用那么客气。”

 他已经渐渐适应了她们的容貌,也觉得她们长这样,也是可怜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