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知晓总要有一人在外抹去痕迹,所以她没有矫情,扶着菁菁往里走了走,打开火折子吹燃,依着点点火光看清洞里的布局,循着方向捡了一处隐蔽干净的角落,招呼小青坐下,灭烛静候。
苏锦不敢燃烛,怕火光引来敌人,虽然子宁定然已经将外面遮盖的严严实实,但她不敢冒险。方才那一点点的光亮,已足够她看清这洞内布置,空间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石凳石桌都有,旁边的木架子上还有食物、水之类,苏锦猜测,这应当是哥哥早就备好的逃生地点,说不定就是为了今日所准备的。
外头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烧杀抢掠的声音,苏锦有些担心外面的哥哥和子宁。方才走的急,她都忘了去寻哥哥,可能在她私心里,一直都相信哥哥能平安应对,所以她才会下意识地就往菁菁房间奔。至于子宁,苏锦也只是略微担忧,若不是要护着她们,子宁一人定然能杀出去,何必躲在这里憋屈。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火光和呐喊声渐渐熄灭了,洞外传来细细碎碎扒拉的声音,苏锦将两人护在身后,顺手抄起一根木棒似的东西,警惕地看着洞口。
光亮传来,子宁的脸出现在洞口,脸上还有烟灰残留。“锦儿、菁菁,外面没事了,出来吧。”
苏锦这才丢了木棒,扶着菁菁出洞。外面已大亮,林子里各种鸟儿鸣叫,空气中一股烧焦的味道混合着清晨树木的清香,萦绕在林间。
王子宁带着三位女子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外走,一边汇报自己早晨出去探查到的情况,“昨夜是城外的飞熊军来攻城,他们知晓苏公子的府宅在此处,便派了人过来想要抓住苏公子。幸而苏公子早有对策,这些日子也加强了防范,这才逃过一劫。早上我去看过宅子了,除前院书房被烧毁的严重,后院只是被抢了些珠宝瓶器,应该还能住人。只是这里不安全,咱们绕道去居州吧”
去居州是苏晓一早安排的,说来也神,苏公子似是预料到溧水要生乱,前两日将他唤至书房做了一番安排,不然他昨夜也不会那么顺利就找到藏身之处。王子宁偏头看了眼苏锦,心中暗暗叹道,不愧是太傅之子,料事如神。
王子宁又怎知,苏晓并不是料事如神,而是此事,本就是苏晓挑起的。那日他写信给柳青,就是让柳青以柳国公的遗命给那些曾经柳府门客写信,恳请他们在适当时机拥护宁王。尔后他又将宣王曾在前太子一案中推波助澜的消息透露给前皇后一脉的人,那些曾经拥护太子如今拥护宁王的官员纷纷给宁王出谋划策,苏晓再散布些宣王睚眦必报、登基为王后必定清算异党的消息,不少原本自禹王阵营倒戈过去的官员开始摇摆不定。此时有人看到宁王出入大将军府,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更坚定地纷纷倒向宁王一派。
其实到此,若宣王沉得住气,待皇帝一命呜呼,皇位十之**还是会落到宣王头上。宁王这些日子虽拉拢了不少官员,但把持朝政的几个重要官员都还是宣王一派。只是有些事就是凑巧,苏晓曾在麓山书院与一学子交好,那学子如今就在宣王门下做幕僚。苏晓与他常有书信往来,信中不免劝他弃暗投明。说得多了,那学子便动了心思,几次与宣王等一干幕僚议政时,都会寻机劝宣王先下手为强。宣王虽是个聪明的,却不是个能耐得住性子之人,一来二去便动了心思,想着在靖康帝殡天前肃清所有障碍。这飞熊军表面上是中立的,实则早已被宣王的人占据了几个重要的位置。苏晓前些日子明里暗里表明自己是宁王一派,又做出宁王已暗中到溧水视察的模样,这才有了此次飞熊军的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苏锦不敢燃烛,怕火光引来敌人,虽然子宁定然已经将外面遮盖的严严实实,但她不敢冒险。方才那一点点的光亮,已足够她看清这洞内布置,空间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石凳石桌都有,旁边的木架子上还有食物、水之类,苏锦猜测,这应当是哥哥早就备好的逃生地点,说不定就是为了今日所准备的。
外头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烧杀抢掠的声音,苏锦有些担心外面的哥哥和子宁。方才走的急,她都忘了去寻哥哥,可能在她私心里,一直都相信哥哥能平安应对,所以她才会下意识地就往菁菁房间奔。至于子宁,苏锦也只是略微担忧,若不是要护着她们,子宁一人定然能杀出去,何必躲在这里憋屈。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火光和呐喊声渐渐熄灭了,洞外传来细细碎碎扒拉的声音,苏锦将两人护在身后,顺手抄起一根木棒似的东西,警惕地看着洞口。
光亮传来,子宁的脸出现在洞口,脸上还有烟灰残留。“锦儿、菁菁,外面没事了,出来吧。”
苏锦这才丢了木棒,扶着菁菁出洞。外面已大亮,林子里各种鸟儿鸣叫,空气中一股烧焦的味道混合着清晨树木的清香,萦绕在林间。
王子宁带着三位女子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外走,一边汇报自己早晨出去探查到的情况,“昨夜是城外的飞熊军来攻城,他们知晓苏公子的府宅在此处,便派了人过来想要抓住苏公子。幸而苏公子早有对策,这些日子也加强了防范,这才逃过一劫。早上我去看过宅子了,除前院书房被烧毁的严重,后院只是被抢了些珠宝瓶器,应该还能住人。只是这里不安全,咱们绕道去居州吧”
去居州是苏晓一早安排的,说来也神,苏公子似是预料到溧水要生乱,前两日将他唤至书房做了一番安排,不然他昨夜也不会那么顺利就找到藏身之处。王子宁偏头看了眼苏锦,心中暗暗叹道,不愧是太傅之子,料事如神。
王子宁又怎知,苏晓并不是料事如神,而是此事,本就是苏晓挑起的。那日他写信给柳青,就是让柳青以柳国公的遗命给那些曾经柳府门客写信,恳请他们在适当时机拥护宁王。尔后他又将宣王曾在前太子一案中推波助澜的消息透露给前皇后一脉的人,那些曾经拥护太子如今拥护宁王的官员纷纷给宁王出谋划策,苏晓再散布些宣王睚眦必报、登基为王后必定清算异党的消息,不少原本自禹王阵营倒戈过去的官员开始摇摆不定。此时有人看到宁王出入大将军府,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更坚定地纷纷倒向宁王一派。
其实到此,若宣王沉得住气,待皇帝一命呜呼,皇位十之**还是会落到宣王头上。宁王这些日子虽拉拢了不少官员,但把持朝政的几个重要官员都还是宣王一派。只是有些事就是凑巧,苏晓曾在麓山书院与一学子交好,那学子如今就在宣王门下做幕僚。苏晓与他常有书信往来,信中不免劝他弃暗投明。说得多了,那学子便动了心思,几次与宣王等一干幕僚议政时,都会寻机劝宣王先下手为强。宣王虽是个聪明的,却不是个能耐得住性子之人,一来二去便动了心思,想着在靖康帝殡天前肃清所有障碍。这飞熊军表面上是中立的,实则早已被宣王的人占据了几个重要的位置。苏晓前些日子明里暗里表明自己是宁王一派,又做出宁王已暗中到溧水视察的模样,这才有了此次飞熊军的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