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非正常课堂

加入书签


等段秋把洋洋洒洒的专栏文章读完,教室里一片寂静无声,不是普通上课时的那种安静,而是充斥着一种震惊状态的寂静。

张元鸿的身形被站着的段秋挡着,他察觉到这应该是刘老师和段秋演的什么双簧,于是借着老师看不到自己的机会,赶紧鼓掌捧场。

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在暗处守护刘老师的人。可惜实际上他只是卖骚怕被老师察觉逮到而已。

啪啪啪。

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同学们都处于懵逼状态,有人鼓掌也就跟着鼓了。

最后就连刘莎也不得不僵硬着笑容一下一下鼓掌,但她还有点没死心,毕竟能读不一定能懂,于是问道:“段秋,你明白这篇文章讲的意思吗?”

段秋想了想说:“这篇文章主要还是站在一个记者的视角来说香江屋邨的问题,政策层面上作者有自己的观点,但大多数内容还是站在问题提出者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笔墨很少,而且是泛泛而谈。”

看见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反应,只是看着自己,段秋只能继续说:“我对于政策不作质评,但香江的住房问题确实不能这么写,要知道,当时董首是提出过住房改制计划的,拿出了足够的地,但是随后的楼价下跌引发了大规模反对。”段秋像是在回忆什么似的,继续说:“楼价下跌,原来买房的人自然不乐意,没有买房的也不敢买……抄底也是需要勇气的。”

刘莎愣了半晌,让段秋坐下。刚才段秋讲的话她没有全听懂,只是她有一种感觉,面前这个人不是学生,而且某些方面成熟地吓人。

下课后,有些同学过来和段秋聊天,大致是英语水平怎么快速提高等问题,段秋一一解答,大致意思是有机会和条件的话,多和外语教师一对一学习外语,要是可以没日没夜发愤图强,知识水平也会很快提高。

这时段秋忽然发现一道目光在暗中打量他,他本来想通过隐蔽的方式找出这个人,随即自嘲了一下,自己已经不是在组织里了,在学校里没必要这么小心。于是直接朝那道目光的方向看去。

拿着小镜子偷偷打量段秋的周妍彤忽然发现段秋正在镜子里对自己笑,小脸一红,赶紧把镜子合上。

她的小心脏又突突跳起来,不禁又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

……

中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是历史课,教历史的钟建昌老师是一个和蔼的地中海老头,他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聊天吹牛打屁,反正历史的高考要点早八辈子讲完了,回家背就是。

钟建昌端起一个雀巢咖啡瓶子当成的水杯,喝了一口水,又将盖子盖在棕色的瓶口上。

作为一个快要退休的老人,从组长的职位下来,自然是有些特权的,比如别的老师约定俗成不能带杯子上课,但出于对老人的体恤,钟建昌就可以带,至于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就不清楚了。

“同学们,把第四册历史书翻到第五章,我们今天复习晚清历史。”

看着同学们纷纷拿出第四册历史书开始翻书,钟建昌脸上微微带着笑意,他已经快退休了,站在讲台上看学生的机会一次次减少,所以为了一些个人的私心,他更愿意和学生互动,给学生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小知识,他觉得这样才像上课。

至于高考的复习内容,只要按照他选的考点背诵,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毕竟多次被邀请参加高考历史卷的出题,这点把握还是有的。

“有没有同学能说一下马关条约签订对我国的影响?”钟建昌扫视了一眼全班,正色问到。

好些同学举手,毕竟这些知识点都在书本上,钟建昌点了几个学生回答,答案中规中矩,他依旧是给予鼓励,并没有因为这些都只是对于书上语句的复述而不满意。

举手的人数渐渐变少,钟建昌眼光游移,忽然看向了段秋。

这个学生他比较有印象,因为自己的历史课上段秋算是听得最认真的人之一,经常一丝不苟,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自己和黑板一整堂课。当然,钟建昌不否认这里有自己讲课喜欢抛开大纲,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原因在,但在一次偶然的交谈时,段秋曾经表现出考上大学后依然要学历史。

当时钟建昌问过他的成绩,估摸着这个学生可能只能考上一般的大学,而在一般的大学里学习历史,无疑在将来的就业问题上增添很多难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