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左首的陆抗忽道:“大将军,以末将认为,如今已经九月余,双方若是因大雪停战,则又推至明年,抵达春夏之际。到了盛夏酷热,兵士容易患疾生病,我等二十万之众,士卒吃喝同住,难免互相传染,那便极为不妙,大将军应当多加预防,避免军士染疾。”
“幼节做事谨慎,言之有理。”
诸葛恪哦了一声,对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并没有轻觑之意,虽说陆逊病死,陆氏也遭到了陛下的施压,毕竟根基尚在,又是江东的大族之一,比诸葛家这种外来户强了太多。
不说别的,陆逊病死后,其五千人马的私兵部下,就是由陆抗继承的。
而陆抗所表现出来的沉稳与镇定,也让诸葛恪有着一丝的忌惮。陆逊是怎得死了,吴国诸将心知肚明,完全是孙权借太子之争把陆逊给逼得郁郁而终。
若陆逊不死,诸葛恪自知要当上大将军一职有很长的路要走。
陆抗在给父亲办完丧葬的仪式,一人一马自建邺述职,孙权命人将一大堆搜集的竹简摆在他的面前,声称这都是陆逊参与太子之争的证据。
面对东吴大帝的咄咄逼人,陆抗临危不乱,据理力争,解释家父是忠臣,陛下若认为家父有参与储君废立之事,可指出证据。
孙权自知理亏,明白陆逊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也惊叹于陆抗的镇定,不禁感慨虎父无犬子,继续任用陆抗。
全琮听了陆抗的分析,虽也知其有理,心中大为不岔,他对陆逊有着不可名状的厌恶,“爱屋及乌”下把陆抗也捎带讨厌上了,撇嘴道:“大军调用,如何安排,是诸将各自的职责,难道你一人能节制诸军么?”
陆抗微微一笑:“正因诸人恪守本分,上行下效,爱护兵卒,不至瘟疫横行,散乱军心。我一人力微,众人齐心则力众。”
全琮哑口无言,只得作罢,心中却想:“陆逊这家伙即便是死了,也给陆氏留下了个好苗子,今后吴国加封大将军者,必然有此人。”
吴国太子之争时,全琮也被迫参与其中,在太子跟鲁王之间,全琮是押注了鲁王,其原因是次子全寄投靠了鲁王。
不得已,全琮写信给陆逊,询问一下他是什么态度?毕竟陆逊是吴国的重臣,他的态度是两宫都极为关注并竭力争取的。陆逊不想参与太子之争,回信对全琮的党争行为大加抨击,并劝全琮效仿金日磾杀子,以防将来给家门带来不幸。
然而,天底下又有几个金日磾呢,让人家杀掉自己的儿子,这种话能不惹怒别人吗?所以自此以后,全琮和陆逊积怨渐深。为了报复陆逊,全琮检举陆逊的外甥顾承曾谎报功绩,导致顾承一家被流放。
全琮见陆抗不卑不亢,有大将之风,一时也没了轻觑之意。
这时军营外通报建邺使者前来,宣读孙权的圣意,大体是攻合肥期间,不能相信魏军的任何停战、休战各种借口,以及人马相挤要避免瘟疫横行,做好各方面的防备。
诸葛恪讶然不已,不由得高看了陆抗一眼,心想居然能猜到了陛下的圣意。
陆抗满脸疑惑,他没想到陛下的旨意,竟与自己不谋而合。
然而实际上,孙权之所以下达此令,完全是因为来自燕王的书信中,所建议的两大问题。
孙权自知不是用兵的高手,却是用人的高手,自接任以来,所任的周鲁吕陆,无不为当世大才,立即就将公孙修的建议,化为自己的圣旨,速发至巢湖口,督令三军务必遵守。
而此时的公孙修,正在碣石城外五十里的听水涧伏兵,准备包围胡烈。
杨祚在引出了胡烈的交手后,立即便诈败而逃,率领五千龙骧骑快速向北而去,准备引至听水涧。
胡烈气急败坏,恨不得生吞了杨祚,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发兵万人直追杨祚。
魏军都是精锐之师,从后发追击,成批燕军的后背就成了活靶子,一面追赶一面射箭。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杨祚率领的这支人马甲胄精良,不仅燕军士卒从头裹到脚,连战马也是披甲上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幼节做事谨慎,言之有理。”
诸葛恪哦了一声,对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并没有轻觑之意,虽说陆逊病死,陆氏也遭到了陛下的施压,毕竟根基尚在,又是江东的大族之一,比诸葛家这种外来户强了太多。
不说别的,陆逊病死后,其五千人马的私兵部下,就是由陆抗继承的。
而陆抗所表现出来的沉稳与镇定,也让诸葛恪有着一丝的忌惮。陆逊是怎得死了,吴国诸将心知肚明,完全是孙权借太子之争把陆逊给逼得郁郁而终。
若陆逊不死,诸葛恪自知要当上大将军一职有很长的路要走。
陆抗在给父亲办完丧葬的仪式,一人一马自建邺述职,孙权命人将一大堆搜集的竹简摆在他的面前,声称这都是陆逊参与太子之争的证据。
面对东吴大帝的咄咄逼人,陆抗临危不乱,据理力争,解释家父是忠臣,陛下若认为家父有参与储君废立之事,可指出证据。
孙权自知理亏,明白陆逊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也惊叹于陆抗的镇定,不禁感慨虎父无犬子,继续任用陆抗。
全琮听了陆抗的分析,虽也知其有理,心中大为不岔,他对陆逊有着不可名状的厌恶,“爱屋及乌”下把陆抗也捎带讨厌上了,撇嘴道:“大军调用,如何安排,是诸将各自的职责,难道你一人能节制诸军么?”
陆抗微微一笑:“正因诸人恪守本分,上行下效,爱护兵卒,不至瘟疫横行,散乱军心。我一人力微,众人齐心则力众。”
全琮哑口无言,只得作罢,心中却想:“陆逊这家伙即便是死了,也给陆氏留下了个好苗子,今后吴国加封大将军者,必然有此人。”
吴国太子之争时,全琮也被迫参与其中,在太子跟鲁王之间,全琮是押注了鲁王,其原因是次子全寄投靠了鲁王。
不得已,全琮写信给陆逊,询问一下他是什么态度?毕竟陆逊是吴国的重臣,他的态度是两宫都极为关注并竭力争取的。陆逊不想参与太子之争,回信对全琮的党争行为大加抨击,并劝全琮效仿金日磾杀子,以防将来给家门带来不幸。
然而,天底下又有几个金日磾呢,让人家杀掉自己的儿子,这种话能不惹怒别人吗?所以自此以后,全琮和陆逊积怨渐深。为了报复陆逊,全琮检举陆逊的外甥顾承曾谎报功绩,导致顾承一家被流放。
全琮见陆抗不卑不亢,有大将之风,一时也没了轻觑之意。
这时军营外通报建邺使者前来,宣读孙权的圣意,大体是攻合肥期间,不能相信魏军的任何停战、休战各种借口,以及人马相挤要避免瘟疫横行,做好各方面的防备。
诸葛恪讶然不已,不由得高看了陆抗一眼,心想居然能猜到了陛下的圣意。
陆抗满脸疑惑,他没想到陛下的旨意,竟与自己不谋而合。
然而实际上,孙权之所以下达此令,完全是因为来自燕王的书信中,所建议的两大问题。
孙权自知不是用兵的高手,却是用人的高手,自接任以来,所任的周鲁吕陆,无不为当世大才,立即就将公孙修的建议,化为自己的圣旨,速发至巢湖口,督令三军务必遵守。
而此时的公孙修,正在碣石城外五十里的听水涧伏兵,准备包围胡烈。
杨祚在引出了胡烈的交手后,立即便诈败而逃,率领五千龙骧骑快速向北而去,准备引至听水涧。
胡烈气急败坏,恨不得生吞了杨祚,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发兵万人直追杨祚。
魏军都是精锐之师,从后发追击,成批燕军的后背就成了活靶子,一面追赶一面射箭。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杨祚率领的这支人马甲胄精良,不仅燕军士卒从头裹到脚,连战马也是披甲上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