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可让诸葛亮忍无可忍了,收集李严全部的罪证跟过错,并将其言辞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挑了出来,禀明给刘禅,李严自知理亏,磕头认罪。
当然,认罪是晚了一步,诸葛亮决心废了李严,列出他的种种罪行,李严因此被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这场托孤大臣之间的矛盾并未引发大面积的流血,诸葛亮采取的手段也足够光明正大,人人敬佩。
李严即使被贬为平民,朝堂上下对其各种谩骂跟鄙夷,李严仍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启用他,虽然蜀国群臣都厌其贪得无厌,只有诸葛亮有可能出于爱惜人才的考量让他重新出山。
只可惜的是,诸葛亮一死,李严就知道此生再无出山的希望,不久后郁郁而终。
公孙修对姜维摇了摇头,正色道:“伯约切勿以己度人,武侯是以天下人都钦服的方式废除李严,就连李严本人都无怨言,更盼于武侯有朝一日能召他出仕,连政敌都能明白武侯的胸襟宽广,这是极为难得的。司马懿就未必了,此人不爱惜羽毛,为求利益,不顾惜名声,必不顾国本。”
顿了一顿,朗声道:“故此,孤知道魏国必然在近期有大乱,乃由政而引于军事,决不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姜维陷入沉思中,点了点头:“司马氏自诩清流,其司马懿又是四朝元老,若是不顾及名声,实在是太难看了。可诚如燕王所言,则必是可图之良机。”
公孙修心想蜀国阴错阳差的把姜维这号鹰派人物给送来了,这位爷北伐了足足十一次,只可惜受制于费祎,每次都兵不满万,自然也打不出什么战果来。
思虑稍许后,他沉声道:“二位都是蜀、吴的忠贞之士,当今魏国强横,若以分而图之,则三家为其吞并是早晚的事。只有联合出兵,响应而动,才能维持局面,打得魏国顾首不顾尾。时间拖得越久,对我等越是不利。”
“燕王所言甚是。”
姜维握紧了拳头,想起昔日武侯的教导,以及先帝的遗志,明白公孙修的“三家分魏”之计不过是为了求庇护而已,毕竟没有一方能与魏国单独抗衡。
利益相关既为盟友,利益冲突既为死敌,与利益的切实相关比嘴上说着的盟友要好的多了。
诸葛恪不发一言地静听,才道:“燕王有心与我等同盟,三家会晤,本来是一大幸事。只是燕王当信守承诺,不可如昔日一般,暗中撤军,或者临阵倒戈。”
公孙修闻言不由得笑了,他当然明白诸葛恪的怨气所在,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小人行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如今是火烧眉头,不容喘息。”
诸葛恪眉头一皱,摇头道:“燕王的意思是火烧眉头了,才结三家联盟之意?”
“不是燕国火烧眉头,而是在座的你我,及贵国的国主,都处于此。不同之处在于,燕国的形势严峻,基本上是火烧眉头,蜀、吴二国则是温水煮青蛙。”
公孙修盯着诸葛恪的眼睛,那眼神让后者都不禁动容。
诸葛恪皱眉道:“为何说是温水煮青蛙?”
他呵呵一笑,望了姜维一眼,正色道:“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远的不说,就以国家而论之,蜀汉居益州是天府之国,人丁充足,且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吴国虎踞江东,以长江天险得以抗曹。”
顿了一顿,又道:“燕国自不必说,远离中土,又有河泽山溪为险,魏国要想伐辽,恐怕行军路上都得产生出撤军的念头。然而舍此地利,以国力而言,燕、吴、蜀三家合起来,都不是魏国的对手。不论是疆域、人口、兵力、财富,各方面都不如,除了尽早联手,无利可图。”
姜维沉默下来,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武侯当年的北伐,不禁心潮翻涌。
公孙修举起右手竖起三根手指,沉声道:“而且,这一差距,尚且在逐渐的拉大。魏国虽幅员辽阔,却是当年饱受四面战火之地,大多已人口户籍残缺,只要再假以时日,还会继续变得更加强大,此消彼长,到那一日可就是望尘莫及了。今若不伐,再待十年、二十年,人口增长、兵精粮足,莫说是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连国家都不能保全,这是不进则退的道理。”
诸葛恪无言以对,沉默下来,好半响才道:“燕王所言不错,在下佩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当然,认罪是晚了一步,诸葛亮决心废了李严,列出他的种种罪行,李严因此被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这场托孤大臣之间的矛盾并未引发大面积的流血,诸葛亮采取的手段也足够光明正大,人人敬佩。
李严即使被贬为平民,朝堂上下对其各种谩骂跟鄙夷,李严仍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启用他,虽然蜀国群臣都厌其贪得无厌,只有诸葛亮有可能出于爱惜人才的考量让他重新出山。
只可惜的是,诸葛亮一死,李严就知道此生再无出山的希望,不久后郁郁而终。
公孙修对姜维摇了摇头,正色道:“伯约切勿以己度人,武侯是以天下人都钦服的方式废除李严,就连李严本人都无怨言,更盼于武侯有朝一日能召他出仕,连政敌都能明白武侯的胸襟宽广,这是极为难得的。司马懿就未必了,此人不爱惜羽毛,为求利益,不顾惜名声,必不顾国本。”
顿了一顿,朗声道:“故此,孤知道魏国必然在近期有大乱,乃由政而引于军事,决不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姜维陷入沉思中,点了点头:“司马氏自诩清流,其司马懿又是四朝元老,若是不顾及名声,实在是太难看了。可诚如燕王所言,则必是可图之良机。”
公孙修心想蜀国阴错阳差的把姜维这号鹰派人物给送来了,这位爷北伐了足足十一次,只可惜受制于费祎,每次都兵不满万,自然也打不出什么战果来。
思虑稍许后,他沉声道:“二位都是蜀、吴的忠贞之士,当今魏国强横,若以分而图之,则三家为其吞并是早晚的事。只有联合出兵,响应而动,才能维持局面,打得魏国顾首不顾尾。时间拖得越久,对我等越是不利。”
“燕王所言甚是。”
姜维握紧了拳头,想起昔日武侯的教导,以及先帝的遗志,明白公孙修的“三家分魏”之计不过是为了求庇护而已,毕竟没有一方能与魏国单独抗衡。
利益相关既为盟友,利益冲突既为死敌,与利益的切实相关比嘴上说着的盟友要好的多了。
诸葛恪不发一言地静听,才道:“燕王有心与我等同盟,三家会晤,本来是一大幸事。只是燕王当信守承诺,不可如昔日一般,暗中撤军,或者临阵倒戈。”
公孙修闻言不由得笑了,他当然明白诸葛恪的怨气所在,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小人行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如今是火烧眉头,不容喘息。”
诸葛恪眉头一皱,摇头道:“燕王的意思是火烧眉头了,才结三家联盟之意?”
“不是燕国火烧眉头,而是在座的你我,及贵国的国主,都处于此。不同之处在于,燕国的形势严峻,基本上是火烧眉头,蜀、吴二国则是温水煮青蛙。”
公孙修盯着诸葛恪的眼睛,那眼神让后者都不禁动容。
诸葛恪皱眉道:“为何说是温水煮青蛙?”
他呵呵一笑,望了姜维一眼,正色道:“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远的不说,就以国家而论之,蜀汉居益州是天府之国,人丁充足,且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吴国虎踞江东,以长江天险得以抗曹。”
顿了一顿,又道:“燕国自不必说,远离中土,又有河泽山溪为险,魏国要想伐辽,恐怕行军路上都得产生出撤军的念头。然而舍此地利,以国力而言,燕、吴、蜀三家合起来,都不是魏国的对手。不论是疆域、人口、兵力、财富,各方面都不如,除了尽早联手,无利可图。”
姜维沉默下来,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武侯当年的北伐,不禁心潮翻涌。
公孙修举起右手竖起三根手指,沉声道:“而且,这一差距,尚且在逐渐的拉大。魏国虽幅员辽阔,却是当年饱受四面战火之地,大多已人口户籍残缺,只要再假以时日,还会继续变得更加强大,此消彼长,到那一日可就是望尘莫及了。今若不伐,再待十年、二十年,人口增长、兵精粮足,莫说是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连国家都不能保全,这是不进则退的道理。”
诸葛恪无言以对,沉默下来,好半响才道:“燕王所言不错,在下佩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