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阿诺斯的哲学

加入书签


繁忙的赛程没有让朴茨茅斯显露出疲态,足总杯上,杰米瓦尔迪在第18分钟首开记录,他用一连串优雅的横向盘带闯出了空间,然后一脚35码开外的远射轰进了球门上角。

随后,马科斯.阿隆索将罗伯托右路的传中顶进了球门,2-0。接下来是是扎哈,他接罗伯托的过顶球完成了一次让人过目不忘的连停带过带射门三位一体,领先优势扩大到三球。

布莱顿在强大的攻势下只能勉强招架,下半场开场仅仅四分钟,中前场的四人组用一次精彩配合完成了第四球,罗伯托斜传,瓦尔迪头球回做,后点跟进的布罗佐维奇停球后几乎在无人盯防的情况下将皮球射入球门上角。

比赛的最后阶段,罗伯托主罚任意球,在禁区边缘踢入近角,布莱顿彻底颜面扫地。

杀入足总杯八强的朴茨茅斯球员们在赛后的更衣室围成一个圈,又蹦又跳,接受媒体采访的布罗佐维奇面对镜头,笑着说道:“阿诺斯的踢法很难,他对球队的要求很高,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做到,我们无人能敌。”

到了2月23日,已经爬到积分榜第十三位的朴茨茅斯吸引了一些英格兰媒体的注意,阿诺斯应俱乐部要求接受了其中一家的电话采访。主要问题是关于足球理念和球队打法的。

阿诺斯是这么说的:球员和教练的关系是90%和10%的关系,我不是在说谁比谁重要。全世界都知道成功法则是99%的努力和1%的灵感,这两者之间谁也不能缺少谁,这是我的观点。

很多人相信足球是怎么让球员表现自己,但我不这么认为。足球本身不是这样的,球员需要在教练设计的框架里表现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脑袋里塞进更多的场景、手段和行动,还有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球员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决策,这就是我的球员们要做的。

我需要的球员不光是技术好或者体格壮,我不要机器人,也不要个人主义者。我要的球员,得理解我的才智,还得有那种肯用才智为团队效力的精神。

总而言之,我要的是知道怎么踢球的人。

阿诺斯的表达引来了一些争论,有几位英超教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山姆大叔阿勒代斯,他是这么说的:一个教练的大脑,竞争不过场上正思考出无限可能的十一个大脑。从根本来看,我认同阿诺斯所说的前半部分,我也觉得体系非常重要,但我们需要个体来达到下一个层次。

阿诺斯也有支持者,他的老师温格教授也参与了讨论,他毫不吝啬自己对于学生的欣赏:阿诺斯是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教练,在他的心目中足球是个剧本,球员们或者说演员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创造力来诠释剧本和台词,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得遵照剧本。他的观点我大部分同意,但是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伟大的演员。

伟大的球员?阿诺斯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他们!在教练组的例行会议里,阿诺斯骄傲地跟所有人表示,他现在的最大成就就是说服了所有球员。

他的球队没有像上半赛季那样去追赶控球的对手,而是在防守时所有球员通过四个参考点来判断,也就是:足球、空间、对手和队友,每一次移动都要遵循这四点,每名球员都要判定应该由哪四个点来决定自己的移动。

压迫战术不是奔跑,更不是傻跑,它事关空间控制,不让对手踢出自己习惯的套路。

压迫是整体的,如今已经是全队的共识,

十一名球员都出现在了动态位置上,所有人行动一致,一名边后卫向前,其他十个人调整。

球迷肉眼可见地觉得特里皮尔、克莱因、马格里这样的球员涨球了,1VS1成功率高了,抢断、铲球数据都提升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升了吗?不是!是他们在踢了更多比赛之后,对于球队战术、自己的移动和位置感都进步了。

第三十二轮联赛,客场挑战降级区的巴恩斯利,球队又展现出了新的惊喜。球队设计出了几种不同的压迫方式,有局部压迫,在对手反击地时候延阻对手,这跟移动有关。还有全面压迫,这是在球队需要球权时,抢球的比重更高。

出人意料地是,球员们还开发出了伪压迫感,表面上他们是在抢夺球权,实例上只是在恢复体能。球场上忽快忽慢的节奏,教练组的所有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年轻的球员们非常老练地戏弄着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